電商法草案出臺九成個人網店需要工商登記?
2016年12月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以下簡稱“電商法”草案)對外發布并公開征求公眾意見,意見收集時間為2016年12月27日至2017年1月26日。
責任編輯:顧策
(視覺中國/圖)
2016年12月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以下簡稱“電商法”草案)對外發布并公開征求公眾意見,意見收集時間為2016年12月27日至2017年1月26日。
電商法出臺的大背景是,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電子商務法起草領導小組組長呂祖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在全球電子商務零售市場中,中國目前占據約47%的份額。電商零售額對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占比達到了10.8%。中國電商就業人員達2690萬人。
但電商法草案里的一些條款引發了巨大爭議,其中最主要爭議是個人網店工商登記的相關規定。按照電商法草案第十二條,個人網店要進行工商登記。其中,以個人技能提供勞務、家庭手工業、農產品自產自銷以及依照法律法規不需要進行工商登記的除外。
反對的聲音認為,一旦這個條款成為法律,意味著市場上超過九成的網店要進行工商登記,這會增加企業成本,不利于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也不符合商事制度改革的精神。
針對電商法草案的起草故事、政策亮點、以及爭議由來等核心問題,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他參與了這次電商法的起草工作。
南方周末:現在實體經濟不太景氣,這個時間點出臺電商法草案,有什么意圖嗎?
阿拉木斯:很多人覺得,現在電商規模大、問題多,對線下又產生了沖擊,所以要管,要立法。這種說法我覺得比較偏頗。電商當然要管,電商也確實有很多問題,比如假貨、侵權、欺詐和消費者保護不到位。但這不是這次電商法立法的首要目的。
我覺得電商立法的首要目的應該有兩個,一是頂層設計,二是鼓勵創新。
我大概算了下,這十幾年來,中國跟電商直接有關的法律,大大小小有50部,間接相關的大概有500部。規則很多、很亂,企業無所適從,需要有一個根本大法把現有法律法規統一串起來,這就叫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早了不行,過早立法的話,電商行業走不到今天。
另外就是電商行業發展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