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層批示嚴查,土煉油牽出硫酸大案山西驚現“酸湖”

山西第一起使用禁毒大隊查處的土煉油案件,第一個被環保部督辦的巨型“酸湖”,揭開了山西土煉油長期隱匿的地下硫酸黑市內幕。

責任編輯:顧策 蘇永通

酸坑現場黏稠狀物質在陽光下泛著油光,這個被當地人稱為“黑湖”的地方影射著山西土煉油曾經的繁榮昌盛。(南方周末記者 曹海東/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月5日《南方周末》

山西第一起使用禁毒大隊查處的土煉油案件,第一個被環保部督辦的巨型“酸湖”,揭開了山西土煉油長期隱匿的地下硫酸黑市內幕。

隨著國際油價上漲,山西土煉油不僅卷土重來,且有蔓延之勢。這些企業工藝“換湯不換藥”,正呈現隱蔽化、擴散化、“漂白”化以及關系化等新特點。

地下硫酸黑市

2016年11月底,山西省呂梁市交城、文水兩縣禁毒大隊破獲一起非法買賣制毒物品案,蹊蹺的是,查獲的大批量濃硫酸被用于交城縣土煉油企業。

這是山西省第一起使用禁毒部門查處的土煉油案件。硫酸屬第三類易制毒化學品。

土法煉制柴油,往往用濃硫酸“洗”出廢機油中的膠質瀝青質,故名“洗油”。該工藝已采用數十年,由此產生的酸液、酸渣往往被傾倒至山溝、河流或挖坑掩埋,沒有進行任何無害化處理,對環境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2016年7月,南方周末即刊文指出,山西土煉油企業呈現企業化、大型化、規?;攸c,酸液、酸渣不容忽視(參見2016年7月7日南方周末《山西怪象:遍地都是“土煉油”》)。

山西省省委書記駱惠寧、原省長李小鵬、副省長王一新為此專門做出批示,山西省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山西省“雙打”辦)與八個部門,聯合開展打擊土煉油督查行動,其中一項即防范“土煉油”企業對土壤和水環境造成的污染。

土煉油環境污染問題甚至引起中央高層注意。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2016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做出重要批示,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副部長翟青指示環監局對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存在的納污土坑問題進行查處。

所謂“納污土坑”,當地人又稱“黑湖”或“酸湖”,由呂梁市交城縣、文水縣土煉油企業長期傾倒酸液、酸渣所致。

土法煉制柴油工藝中,濃硫酸使用量一般為3%左右,一噸濃硫酸“洗油”大約產生2噸酸渣。

目前,山西本地廢機油產生量大致30萬噸,80%-90%流入當地土煉油企業。據此,土煉油企業每年使用濃硫酸8000多噸,產生酸渣1.6萬噸。若算上四川、山東、內蒙古、甘肅、河北等地調入用于煉油的廢機油,濃硫酸使用量以及酸渣產生量更驚人。

“保守估計,山西每年土煉油濃硫酸使用量上萬噸,產生酸渣二萬多噸。”山西一位熟悉廢機油行業的人士說。

這意味著,山西存在一個巨大的服務于土煉油的地下硫酸黑市。

和毒品、“黑口子”一樣

形象來說,土法煉油好比農村柴火灶臺——灶臺架口鍋,鍋即蒸餾釜,下面燒柴加熱。當達到350度后,廢機油蒸餾成毛油,毛油打入酸洗罐,加入濃硫酸“洗油”,酸渣通過錐形罐閥門排出,再進行堿中和以及沉淀、排渣,最后用硅膠砂過濾,即可得“柴油”。

上述工藝可見,濃硫酸是不可或缺一環。

以往,環保局負責查土煉油,一般不追究濃硫酸來源,公安局負責配合,禁毒部門更不可能參與打擊土煉油。

“環保局認為夠治安案件標準,移交公安局,如果比較輕,環保罰點款,把設施摧毀就行了。”山西公安系統一位官員說,“辦治安案件簡單,辦成刑事案件就比較難。”這也導致土煉油打擊往往“以罰代管”。

以土煉油重災區——呂梁文水縣為例,2013年統計數據顯示,土煉油遍布該縣10個鄉鎮、29個村、106戶,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