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航空文化
俄羅斯飛行員并非天生惡名,他們的名聲在蘇聯解體之后敗壞尤甚。推究起來,首先要歸咎于俄羅斯航空工業(特別是民用航空工業)的整體崩潰。
責任編輯:聶寒非
(本文首發于2017年1月5日《南方周末》)
俄羅斯飛行員并非天生惡名,他們的名聲在蘇聯解體之后敗壞尤甚。推究起來,首先要歸咎于俄羅斯航空工業(特別是民用航空工業)的整體崩潰。
歲末年初,北京霧霾嚴重,許多中國和西方航空公司的飛機都選擇備降其他機場或返航,唯有俄羅斯航空公司的多個航班降落首都國際機場。許多人認為,俄羅斯飛行員的做法,生動體現了戰斗民族的精神風貌。也有人認為,俄羅斯飛行員藝高人膽大。這些觀點不能說全無道理,但是也不全然正確。
藝高人膽大的背后
俄羅斯飛行員非常重視儀表飛行等技術。這與俄羅斯相對復雜的氣候狀況,以及不算發達的機場設施密切相關。經常性的寒冷天氣、風雪天象,使得俄羅斯飛行員在心理上對惡劣的飛行環境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在飛行中也具備更強的應對能力。筆者這么說,并非是認為俄飛行員的技能如何高超。事實上,他們的飛行習慣在國際民航業界頗有微詞。
在執行飛行任務時,俄飛行員往往對安全裕度掌控得比較小。這與許多航空公司的要求不一致。例如,遇到雨雪和大霧等情況時,其他航空公司會要求機組人員第一時間選擇備降。俄飛行員則可能先選擇等待,如天氣好轉,即實施降落,如天氣不好,也會待到余油不多再選擇備降。
有人認為,俄民航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