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液何時替代人血?
得益于一些新技術的應用,十年后人造血液或許就會在急救手術、血液病治療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以解決長期以來的血液制品短缺問題。
責任編輯:朱力遠
由于獻血不足,同時由于艾滋病及其它致病菌的威脅,血液制品的短缺一直是一個難題。
(本文首發于2017年1月5日《南方周末》)
得益于一些新技術的應用,十年后人造血液或許就會在急救手術、血液病治療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以解決長期以來的血液制品短缺問題。
科學家一直在努力研制人造血液,替代血液的某些或全部功能,以解決長期以來的血液制品短缺問題。不過這種看似簡單的紅色黏稠液體并不能輕易被模仿,更別說超越了,好在科學家們越挫越勇,更得益于一些新科技的加入,或許很快能破解這一重大醫學難題。
即溶型人造血干粉有創意
血液最重要的功能是運輸氧氣,而運輸氧氣的載體則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因此人造血液的主要思路正是找到能運輸氧氣的載體——紅細胞或血紅蛋白。2016年12月3日,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血液學會第58屆年會上宣布,他們研制出一種新的人工血液,不僅能模仿紅細胞運輸氧氣,還能冷凍干燥后制成干粉,可儲存一年以上,就像速溶咖啡一樣,只要用水溶解,這種即溶型人造血粉就可立即給病人注射使用。
這是一項非常有創意的發明。要知道,一般人血的儲存時間只有40天左右,而且從冷藏室取出數小時內必須使用,新鮮血液難以儲存限制了其使用范圍,也造成血液制品難以在戰場等特殊環境使用。據美國CBS新聞網報道,戰爭中約70%的戰士死于失血性休克,另外,美國每年約有2萬嚴重創傷病人因失血過多死于前往急救中心的路上。一旦這種即溶型人造血臨床試驗成功,將能在戰爭或自然災害中大規模應用,同時也能為一些急救患者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
當然,這項發明的主要創新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