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姿、林俊杰:我們唱著的歌

1979年,英語成為新加坡學校中的第一語言。華語歌卻因此更受歡迎。

責任編輯:朱曉佳

孫燕姿受英文學校教育長大,她唱華語歌,最早的影響來自家人。2016年,孫燕姿翻唱了“新謠”代表人物梁文福的名曲《童謠1987》。(紀錄片劇組供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月12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孫燕姿、林俊杰:我們唱著的歌 被語言政策影響的新加坡》)

1979年,英語成為新加坡學校中的第一語言。華語歌卻因此更受歡迎。

學生們用英文思考、說話,卻喜歡唱港臺歌曲、追捧周華健,愛看華文電視節目。

“新謠”由此崛起,并影響著新加坡樂壇。

新加坡歌手向洋15歲開始唱歌,唱了十年英文歌。為了參加《中國新歌聲》,向洋開始學中文。2016年,向洋最終獲得“新歌聲”總決賽亞軍。在臺上,熟練地演唱了三首中文歌:《城里的月光》《雙截棍》《最長的電影》。后來回新加坡接受采訪,向洋說:“我要努力把中文學好。”

2017年1月,向洋被委任為新加坡華文學習形象大使,到圣瑪格烈中學與師生交流。他的中文依然不是很好,在玩猜詞游戲時,甚至猜不出新加坡標志的中文——魚尾獅。

向洋的前輩——新加坡歌手孫燕姿和林俊杰的中文水平,曾與向洋相差無幾。他們受英文教育長大,十幾歲時才開始學習中文歌曲,最終得以在華語樂壇走紅。

2016年12月,新加坡紀錄片《我們唱著的歌》在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展映,片中的故事,就從孫燕姿、林俊杰、巫啟賢們說起。

新加坡導演鄧寶翠從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入手,追溯了被李光耀稱之為“世界上最大最復雜的語言試驗之一”的新加坡“雙語教育改革”,以及由此激發的“新謠”運動。

“在流行文化里保留了中文”

1979年3月,新加坡大學華文教員馮煥好接到通知,即日起推行“雙語教育”,高一數學、科學、經濟、地理等課程改用英文教授,取消華文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