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看《血戰鋼鋸嶺》:戴斯蒙·道斯的真實故事

電影受到贊頌是由于對戰爭的真實再現,但是在大銀幕上講述這個故事,編劇和導演打了擦邊球,使戴斯蒙·道斯的故事虛構化了。

責任編輯:朱又可

1945年10月12日,杜魯門總統給戴斯蒙·道斯頒發榮譽獎章(MedalofHonor)。這是美國軍人能獲得的最高榮譽,獎勵他在戰場上不拿槍而救了75人。這個數字是這樣得出來的:道斯自己估計救了五十個士兵,他的指揮官們卻認為在100人左右,于是他們平均了一下,確定的官方數字為75人。(美國聯邦政府/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01月12日《南方周末》)

編者按:基于醫務兵戴斯蒙·道斯(Desmond Doss)真實故事的電影《血戰鋼鋸嶺》,在美國和中國等市場票房頗佳,亦受觀眾好評,并得到多個電影獎。但這個以二戰中沖繩戰役為背景的電影,卻遲遲沒有在日本放映的計劃。沖繩是二戰期間在日本唯一成為與美國之間戰場的地方,雙方及當地居民死亡總數接近30萬人。本報邀請觀看了這部電影的日本和美國兩位作家,從不同角度介紹電影和電影之外的故事,以饗讀者。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梅爾·吉布森導演的《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總共賺得1.36億美元,這部中等預算的電影被歸入2016年度更大的電影制作中,在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都受到觀眾的歡迎。

從9月份的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以來,《血戰鋼鋸嶺》在評論家當中也受到好評,獲得包括最佳電影、最佳表演、最佳導演等三個金球獎提名。此外,它還獲得美國電影學院年度電影大獎和澳大利亞電影學院的8個獎項。

《血戰鋼鋸嶺》基于戴斯蒙·道斯(Desmond Doss)的真實故事,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軍隊英雄,他也是不愿拿槍的出于良心的拒服兵役者。電影受到贊頌是由于對戰爭的真實再現,但是在大銀幕上講述這個故事,編劇和導演打了擦邊球,使戴斯蒙·道斯的故事虛構化了。

參軍之前

1919年2月7日,戴斯蒙·道斯在弗吉尼亞州的一個鄉下小鎮出生,父親是木匠,母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