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英若誠傳記,最大感受就是人要有情趣
2016年,讀書比較自在,既讀專業書,也讀閑雜書。
責任編輯:蔡軍劍
英若誠(前右一)
2016年,讀書比較自在,既讀專業書,也讀閑雜書。在年底回望一年來所讀所思,突然想起在大學時選修的西方哲學史中的兩個經典概念:源自于古羅馬文化的“努斯”與古希臘文化的“邏各斯”。在選書買書時,常常是一種直覺,一種態度,一種默契,一種價值觀,相當于哲學中的“努斯”精神,努力聯接思想與實踐;在梳理總結讀書時,往往有一種理性,一種邏輯,一種秩序,一種規律,相當于哲學中的“邏各斯”精神,試圖讀懂歷史與命運。梳理2016年所讀的書,主要有生活類、歷史類、專業類三類,這里先挑選四本有關“生活與命運”的書跟大家分享交流。
1.英若誠、康開麗《水流云在:英若誠自傳》
英若誠,他是沒落王公貴族的后代,是《我愛我家》中的老胡,是《圍城》中的高松年校長。某種程度上,英若誠性格可以概括為“銳氣藏于胸,和氣浮于面,才氣見于事,義氣施于人”,正如英家古訓“傲骨虛心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