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環保 制度為先 2016 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2016 年是中國“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進入了新一個五年規劃周期,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走向對全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雖然2016 年中國整體社會經濟運行都比較平穩,但這一年“全面二孩”政策、股票發行注冊制、不動產登記等重大改革政策一一落地,未來中國的社會經濟必將會發生一些深層次的變革。在此背景下,南方周末在2016 年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一些微調。
新的評價體系仍包括經濟指標、管理指標、合規指標、環境指標和社區指標5 大模塊,但具體的評價指標由原來的30 個增加到32 個。新增加的兩項指標都是企業環境指標,包括企業“是否有過排放超標記錄”和“是否發起或參與環境類社會行動”,這正體現了當前社會公眾日益增強的環境訴求。評價體系中經濟指標的權重進一步下調到30%,而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類指標權重上升至10%,該類指標主要通過調查企業“是否設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團隊”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團隊是否有明確目標及考核”來評價企業是否對其社會責任的履行進行系統的管理。實際上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在過去的十多年一直在推動和倡導企業建立系統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在現代社會中,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并不是由一些孤立的事項來體現的,今天的企業已經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只有全面兼顧各方利益的企業才能真正地履行其社會責任,因此企業必須要有完整的社會責任目標、考核機制和管理團隊,制度為先才能真正合理有效地履行其社會責任。在過去的十多年間,中國企業已經逐步意識到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依靠制度體系對自身社會責任的履行進行系統的管理。
一、中國經濟筑底,企業各項經濟指標低位運行
在過去的一年中國經濟仍處于筑底階段,我們可以從上榜企業的經濟責任履行看到這一特征,上榜各類企業的經濟責任指標都沒有明顯的增長。榜單中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2015 年的營業收入均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其中國有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為1240億人民幣,比上一年下滑約2.8%,民營企業則減少了7%,外資企業則有輕微增長,增長幅度約為5.8%。相比于銷售規模的減少,企業的投資仍能保持低速增長。上榜的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凈資產規模在2015 年均有所增長,其中外資企業只有約2%的增長,國有企業增長率達到8%,而民營企業則超過了10%。
在企業的獲利能力方面,雖然國有企業的平均凈利潤額超過150 億,但上榜國有企業的平均凈利潤額卻下降約2.2%,而民營企業雖然總體營業收入有所下滑,但其凈利潤卻仍能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這充分體現出民營企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較好地實現了產業轉型。由于民營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經營管理的靈活性較大,因此當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時,民營企業更容易轉換經營方式、淘汰落后產能,雖然營業收入會受到影響,但卻可以使自身的盈利能力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而國有企業往往受制于體制、規模和行業特點,無法很快根據新的市場環境進行產業轉型,因此要實現國有企業的轉型需要
更多的時間和代價。在華外資企業的凈利潤基本與上年持平,從這兩年上榜外資企業的整體收入及獲利能力來看,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銷售收入及獲利能力都已經基本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周期,可以預見未來中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將來自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
二、上榜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制度規范,合規性指標表現良好
從社會責任管理的規范化指標中我們可以發現各類企業都開始重視自身社會責任管理制度建設問題,其中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均有超過70%的企業設立了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團隊并且有明確的目標和考核機制,而民營企業在過去一年進步明顯,在今年上榜的百強民營企業中57%設立了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團隊,41%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團隊有明確目標及考核機制,遠高于上一年的26%??梢娭袊髽I的社會責任履行已經逐步進入到系統化管理階段。在完善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下三類企業在產品質量安全、勞資關系等幾個方面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也令人滿意。上榜的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均有超過90%的企業通過了產品質量認證ISO9001 并建立了產品與服務的可持續評估體系,而民營企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接近90%的民營企業通過了產品質量認證ISO9001,80%的民營企業建立了產品與服務的可持續評估體系,而這一比例在去年只有不到30%,說明優秀的民營企業已經基本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社會責任履行機制。
在員工權益保護方面,盡管民營企業的勞資糾紛已經大幅減少,但在安全規范和管理規范上與外資企業仍有較大差距。上榜民營企業通過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認證OHSAS18001 的比例不足40%,而外資企業這一比例達到87%,國有企業也在70%左右。在過去一年中民營企業設立了EHS 管理體系的企業比例有所增加,從10%增加到25%,但仍遠低于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
三、環境保護成為當前中國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促使企業環保意識增強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環境越來越受到社會公眾的重視,特別是部分地區的霧霾問題,成為了民眾關注的熱點。作為社會中重要單元的企業在過去的一年中環保意識也逐漸增強,這一點在民營企業中表現尤為明顯,今年上榜的民營企業中有60%左右的企業接受了環境影響的第三方評估,并對供應商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同時制定了自身的節能減排目標并完成。這一比例比上一年有了大幅的提升,去年只有不到20%的民營企業完成了相關的指標。而國有企業約有70%-80%的企業完成了相關指標,外資企業更加高達95%以上,顯示各類企業均提升了對自身及供應商的環保要求。因此在上榜的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中很少有因違反環境法規而受到國家監管部門處罰的企業。不過還是有超過15%的企業存在排放超標記錄,雖然還沒有達到違反環境法規的標準,但還是值得企業關注此問題。
在今年的評價體系中增加了對企業是否發起或參與過環境類社會行動的評價指標,從這一指標我們可以觀測到各類企業參與環境保護的主動性。在今年的上榜民營企業中有79 家發起或參與過環境類社會行動,外資企業這一比例也達到了78%,而國有企業卻不足40%,可見國有企業更多的是被動地參與相關的環境保護活動,其環境保護意識仍需增強。
四、慈善捐贈大幅下降,企業參與社會公益的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今年上榜企業的慈善捐贈數額出現了大幅的下滑。一方面這與去年中國整體社會環境相對平穩有關,在2015年中國國內并沒有出現較大的自然災害,也沒有舉辦大型活動,因此企業的物資捐贈有所下降。另一更重要的原因是企業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方式開始發生變化。上榜企業參與社區公益活動的比例有所增加,其中以民營企業尤為明顯,上榜民營企業93%都參與了各類社區公益活動,而這一比例在上一年度只有約60%。國有企業參與社區公益活動的比例更高達100%,外資企業達到98%。各類企業參與的社區公益活動內容也非常豐富,包括貧困、健康、教育、婦女兒童權利等為主題??梢灶A見未來中國企業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形式將會更加豐富,企業將會更注重公益活動的內涵以及價值傳導作用,而不會再單純通過捐贈物資來實現自身的社會責任。
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及其履行都出現了較明顯的改善和變化,但大部分民營企業對自身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披露仍然不足,對外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上榜民營企業僅為37%,遠低于國有企業90%和外資企業70%,這與中國民營企業一貫的低調風格相符,但實際上當企業切實履行了各類社會責任后,主動披露自身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將更有利于企業的經營與發展,相信未來必然會有更多的民營企業主動對外披露其社會責任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