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生意說沒就沒?新三板公司公開喊冤
長達30年的合同在3年后被強制中止,董事長被關押55天,公司資產被侵占,在即將被摘牌前的最后時刻,新三板掛牌公司ST二十度決定公開其與巨野縣政府的矛盾。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邢佳慧 陳敏
二十度巨野公司門口,掛出了“巨野縣政府供熱項目清產核資監督領導小組”的牌子。
(本文首發于2017年1月1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供暖生意說沒就沒?新三板公司公開喊冤 “我們能服氣嗎?哪一條都不夠提前終止協議條件”》)
長達30年的合同在3年后被強制中止,董事長被關押55天,公司資產被侵占,在即將被摘牌前的最后時刻,新三板掛牌公司ST二十度決定公開其與巨野縣政府的矛盾。
在財政部力推PPP模式的背景下,政府與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企業)是否能按約履行長達二三十年的PPP合同,保持長久平穩的合作,是PPP業內人士最大的隱憂。
在即將被摘牌的最后時刻,ST二十度決定公開與政府的矛盾。
2017年1月3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山東二十度節能技術服務有限公司(835449)(以下簡稱“ST二十度”)發布公告稱,他們已喪失了對全資子公司二十度巨野智慧供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十度巨野”)的實際控制權,基于該子公司的重要性,此事項將導致公司收入、利潤大幅下滑等結果。
在公告里,ST二十度把矛頭直接對準山東省巨野縣政府,指稱其單方面強制解除合同,行政遣散子公司員工,子公司廠房被其他公司占用進行生產。
事情的起因源于三年前的一紙合約。2013年10月1日,ST二十度與山東省巨野縣政府簽署了為期30年的《供熱特許經營協議》,這一項目于2015年被列為山東省首批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
合作不滿三年,2016年4月15日,巨野縣政府向二十度巨野送達一則通知,宣布收回特許經營權。巨野縣政府宣稱,與ST二十度解約的因由,是對方未能履行事先約定的協議。
而ST二十度副總經理李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巨野縣政府幾乎是用野蠻的方式,搶走了他們的公司。
在財政部力推PPP模式的背景下,政府與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企業)是否能按約履行長達二三十年的PPP合同,保持長久平穩的合作,是PPP業內人士最大的隱憂。為此,2016年11月27日,國務院還發布了《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第七條對地方政府違約、毀約PPP項目的行為,進行了嚴格限制。
此次新三板上市公司與地方政府的“新年第一撕”,也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蜜月期終止
“我們能服氣嗎?哪一條都不夠提前終止協議條件的。”
ST二十度于2001年10月份成立于山東省威海市。其官方資料介紹,公司自2012年起,開始由節能服務向供熱運營服務公司轉型。2016年1月6日,在新三板掛牌。
2013年10月1日,ST二十度與巨野縣政府簽署了為期30年的《供熱特許經營協議》,負責巨野縣城區集中供熱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由子公司二十度巨野承擔、實施。
李沖介紹,2013年、2014年是公司的主要投資建設期,截至2015年底,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