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即將建成?
若是機器翻譯可以讓所有人自由溝通,那么也許我們就將無所不能。
責任編輯:聶寒非
對無限制溝通的渴望永遠都存在,人類終將可以通過科技和妙想,打破因不同語言而產生的隔閡。
(本文首發于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在《舊約·創世紀》中,記載過巴別塔的故事。人們想要建造一座通天高塔,而耶和華說:“看哪,他們都是一樣的人,說著同一種語言,如今他們既然能做起這事,以后他們想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功的了。”于是,人類的語言被打亂,彼此不能溝通,這項工程也因此半途而廢;若是機器翻譯可以讓所有人自由溝通,那么也許我們就將無所不能。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們經歷了許多突破性的科技事件。首次確認引力波、虛擬現實技術走入家庭、人工智能贏過人類圍棋選手,每一件都給世界帶來全新的變化。
2017年,我們又會有怎樣的技術突破?
近日,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上發表了一項預測,認為人類基因編輯技術、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能自動翻譯技術,將會在2017年迎來轉折點。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將能夠治愈大量遺傳性疾病,量子計算機將會徹底改變計算的面貌,而人工智能自動翻譯,則會讓不同語言的溝通變得更為順暢。
在《舊約·創世紀》中,記載過巴別塔的故事。人們想要建造一座通天高塔,而耶和華說:“看哪,他們都是一樣的人,說著同一種語言,如今他們既然能做起這事,以后他們想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功的了。”于是,人類的語言被打亂,彼此不能溝通,這項工程也因此半途而廢;若是機器翻譯可以讓所有人自由溝通,那么也許我們就將無所不能。
能解人意的機器
2016年9月,谷歌公司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在神經網絡機器翻譯方面的最新進展。這種方法叫做“谷歌神經機器翻譯”(GNMT),能夠將機器翻譯的誤差率降低55%到85%。
目前來看,在將英語翻譯為西班牙語、將法語翻譯為英語的嘗試中,這種機器翻譯的表現和人工翻譯已經相當接近。雖然語言之間的差異越大,翻譯也就越不準確,但是和傳統以短語為基礎的翻譯方式相比,所有語言的翻譯質量都有了大幅提高。
傳統的機器翻譯是將語句切成片段,然后逐一尋找對應的解釋,然后根據語言習慣調整這些解釋,并且重新組合成符合語法的句子。而在谷歌公司的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將翻譯的最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