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話”

理直也不一定就要氣壯;反過來,氣壯并不意味著就理直。

責任編輯:蔡軍劍

教養非一日之功,如果降低層次,退而言之,說話也是有藝術的。(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理直也不一定就要氣壯;反過來,氣壯并不意味著就理直。

微信上看到一篇陳丹青先生說“人文與教養”的文章,里面講到一位很尊敬他的學生,想要與他這位老師暨長輩合影留念,卻以非常沒禮貌的方式表述其意愿。不妙的是,這并非特例,似已成較為普遍的現象。

記得很多年前我在某大學演講,到提問環節,我說歡迎提出不同看法,但沒多少人響應。經再三鼓勵,一位學生應聲舉手說,你剛才講的,完全不通。不排除這是他的真實想法,但我感覺他是在呼應我的要求(因他并未指出具體哪里不通),是出于積極的配合意愿,不過無意中表現為一種“善意的傲慢”。

最近聽說某大學一位年輕學生給長輩老師寫信(電子郵件),實際使用命令式表述,規定對方應如何如何。且其規定就像現在一些上級領導對下級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又不做任何說明,即使要求也不解釋。終致那位老師不能忍受,有“拂袖而去”之意,差點成為一次小小的“事件”。實則這位學生非常仰慕那位老師的學問,平時常讀其書。這次是因為受其直接指導的老師所命辦事,故不免“公事公辦”,無意中就變得“理直氣壯”起來,形成一種“正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