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年書單·非虛構類(一)
如何解讀西方文學經典?如何對待自己的文學傳統?
責任編輯:劉小磊
(本文首發于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陳建華,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
陳建華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
《東亞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啟超》,[日]狹間直樹主講,張勇評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
這本書根據狹間教授在清華大學國學院的講稿整理而成,也體現了他在京都大學主持的梁啟超研究計劃的成果。此書勾畫了梁啟超從青年時代師從康有為一直到民國初期的思想與政治歷程,著重考察他逃亡日本之后如何接受了明治維新的現代經驗而由“康學”轉向“西學”,并經由《清議報》、《新民叢報》而開創了他的“輝煌”言論時代。有關梁氏與日本思想的連接的論述尤其精彩,所發掘的大量日本方面的材料有助于我們重新認識梁啟超。
《影響的剖析:文學作為生活方式》,[美]哈羅德·布魯姆著,金雯譯,譯林出版社,2016年10月
如何解讀西方文學經典?如何對待自己的文學傳統?布魯姆在詮釋西方文學經典方面著作等身,無疑是位頂尖高手?!队绊懙钠饰觥凡秽词欠蜃幼缘榔渑c文學經典的奧德賽之旅,是一本心靈自傳。一如既往通過莎士比亞、惠特曼、愛默生、葉芝、克雷姆等大家的作品闡釋文學經典,但正如本書副標題所示,布魯姆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內心追問:文學經典的終極魅力何在?對于自己的生活有何種命運歸宿的意義?這本新書與作者膾炙人口的《影響的焦慮》有互文關系,與各種批評文本的對話編織成無數迷宮,讀來不乏曲徑通幽之趣。
《中國文化傳統的六個面向》,李歐梵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年3月
李教授這本新書談論中國古典傳統,從六個面向——“英雄本色、政教道統、江河歲月、飲食男女、魑魅魍魎、魂兮歸來”來觀察中國文化傳統,在古今中外的廣闊視野下讀解司馬遷《項羽本紀》、蘇東坡《赤壁賦》等經典文本,旁征博引,融匯其廣博學識,涉及文學、音樂、電影、藝術等領域。近年來李教授著述不斷,涉及中國現代文學、世界文學與文化批評等方面,此書首次談論中國傳統文化,新意盎然,見解不落套路,豐富多元,且結合他個人的體悟心得,抒發其風趣痛快的人文情懷,對于專業和非專業的讀者來說皆具啟發性。
陳焱,作家。
陳焱 作家
《巢經巢詩鈔箋注》,(清)鄭珍撰,白敦仁箋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8月
晚清“西南巨儒”鄭珍(字子尹)的詩文,知者不多,但近百年間好之者涓滴綿綿,一直不絕。這套精詳的箋注本是蜀中學者白敦仁先生的名作,此前曾有巴蜀書社版。鄭子尹的詩歌文辭,一派恂恂儒者之氣象,幾乎見不到佛道兩家的影響,更無絲毫晚清黃遵憲等人所倡之“新派詩”的氣味。子尹詩宗尚杜甫、韓愈及孟郊,風格平淡淺易,沉郁淳厚,惟時傷艱澀奇奧。他的記事憶人之作,一言以蔽之,就是“真”。對母親的思念,對家人的親情,對民生疾苦的關懷,深摯悱惻,令人動容。例如寫母親陪他夜讀的“以我三句兩句書,累母四更五更守”,寫村居景色的“碧云收去鳥,翠稻出行人”,“晚飯依花聚,林風入酒醒”。錢鍾書激賞其《自霑益出宣威入東川》一詩,推許為“寫實盡俗,別饒姿致”,其中“昨宵蚤會今宵蚤,前路蠅迎后路蠅”句,正是錢氏抗戰時自上海赴湘西的旅途經歷。
《文言淺說》,瞿蛻園、周紫宜合撰,當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