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年書單·虛構類(一)
愿這個書單,為你的閱讀提供某種參考。
責任編輯:朱又可
(本文首發于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編者按:因版面所限,幾個學者和作家共同推薦同一部作品的,由編輯加以篩選,只保留一個評語。本報對推薦人的勞動未能完全呈現表示歉意,也對因為我們視野的限制而未能關注的佳作乞求讀者和作家的原諒。愿這個書單,為你的閱讀提供某種參考。
陳曉明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
陳曉明,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
《獨藥師》,張煒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5月
《獨藥師》敘述從容優雅,舒緩自然,表現出控制力的成熟老到,藝術分寸的拿捏打磨、人物的精雕細刻,語句的漂亮純凈,可謂爐火純青?!丢毸帋煛穼ひ捰∽C一段歷史傳奇,把自我的生命意識融入中國現代史,思索對于中國這個民族進入現代的選擇方案。救世良方和拯救個人靈魂的妙藥究竟是什么?這妙藥來自古舊民族傳統的遺產還是外來的現代文化?在傳統社會向現代劇烈轉折的歷史關節點上,現代自覺的意義究竟如何?究竟是逃逸還是救世?對于民族是存亡的問題,對于個人是生死的難題。小說聚焦于個體生命的內省意識,層層推進,與今天的我們如此靠近,與今天的時代如此一脈相承。
《繭》,張悅然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7月
《繭》是一次對歷史的真誠致敬,也是一次對青春成長的歸納梳理。歷史敘事與成長敘事相融合,第一次出現在80后代表性作家張悅然筆下,其意義自不待言。作品在憂傷唯美中透著迷惘、頹廢。作家整合歷史的沖動常常被否定式的反思所質疑,于是還原歷史的方法便成了一個個意味深長的病征展演,人物的精神疾患和心理疾病觸目驚心。與此平行存在的是,成長中的少男少女用游戲來探究世界和人的秘密,比如他們發明了靈魂對講機。而靈魂恰是成人世界乃至那段糟糕的歷史都丟失了的東西。小說穿插敘述的手法,以不同的人物講述的視角變換,語言的簡潔與情緒韻致,都可見出張悅然在小說藝術方面做出的可貴努力。
趙月斌 山東作協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
趙月斌,山東作協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
《排隊》,【美】奧爾加·格魯辛著,翁海貝譯,漓江出版社2016年8月
《排隊》的作者奧爾加·格魯辛是俄裔美國女作家,1971年生于莫斯科。18歲那年,經過整整一個夏天的“排各種隊、做許多無謂的體檢和給文件蓋章”,總共完成48個申請步驟后,她終于被允許登上去美國的飛機,成為史上第一位申請到美國大學本科課程的俄國學生?!杜抨牎肥撬牡诙孔髌?。在她出生親歷的祖國,排隊曾是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不得不在無所不用其極的官僚極權機器下排莫名其妙的隊,排沒完沒了的隊,排遙遙無期的隊?!杜抨牎分v述的就是一個關于“排隊”的故事,只是這個故事比現實更顯夸張、荒誕。它像卡夫卡的《城堡》、貝克特的《等等戈多》、奧威爾的《1984》一樣具有顯著的寓言性質,只是這個寓言更有其淵源指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