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雞
在肉食領域,再找不到比雞更“政治正確”的食材:它符合絕大部分宗教的教義,致敏風險極低,并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五湖四海餐廳的菜單。
責任編輯:楊嘉敏
遠在摩洛哥,也能吃到上好的雞,用塔吉鍋烹飪的檸檬橄欖琵琶腿。
在肉食領域,再找不到比雞更親民的食材,它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五湖四海餐廳的菜單。地球上雞的數量比所有其他鳥都多——21世紀以來穩定在每年二百億以上——平均每個人能分到三只。它占據了超市冷柜的半壁江山,為人們提供廉價優質的動物蛋白。而雞蛋更是以豐富的形態出現在各種食物的配料表中:若世界上的雞消失了,會帶走大部分的烘焙甜點,乃至貓糧。
常有朋友抱怨,跨出國門最大的生存障礙,是看不懂的菜單。每逢此時,我的秘訣只有一個詞:chicken.從航空公司配發飛機餐時的chichen or fish開始,只要說出這一個詞,幾乎就是吃飽吃好的金牌保障。豬牛羊魚的烹飪方法時有雷區,雞卻在世界范圍內都體貼中國胃:首先,它幾乎一定是熟的。其次,油和鹽就能帶給它足夠的口感。最后,它跟蔬菜和淀粉類默契萬分。你可以在新加坡吃海南雞飯,英國吃Nando’s烤雞,摩洛哥吃塔吉鍋烹飪的杏仁檸檬雞腿,印度和日本吃咖喱雞,甚至在北美最著名的一道中餐便是左宗棠雞。
“咯咯咯”的聲音消失了
二十多年前,訪美歸來的父親將“雞是美國最便宜的肉”作為風土見聞的開場白。彼時我們對工業化、規?;娜怆u養殖尚無太多了解,只覺得“雞鴨魚肉”中打頭陣的“雞”,本應是珍貴的肉食,從而對大洋彼岸那個國家充滿驚訝。兒時記憶中的雞,都是養在奶奶陽臺或外婆后院的。學前班下課后,看著外婆拿鍘刀切碎萵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