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是部好電影,但韓寒卻越來越像郭敬明
1998年的亭林小鎮與郭敬明的“小時代”中那個架空的帝國一樣,都是虛無的城堡,本質上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遁”。
《乘風破浪》
1998年的亭林小鎮與郭敬明的“小時代”中那個架空的帝國一樣,都是虛無的城堡,本質上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遁”。
差別僅在于,韓寒比郭敬明更會講故事,逼格更高。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為什么說韓寒越來越像郭敬明了?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口水戰,必須開宗明義地說,在這個春節檔,《乘風破浪》是其中最好的一部,甚至放在整個華語片的序列里,它都是一部合格的作品。韓寒的電影敘述能力較之于首部作品《后會無期》有了很大的長進,電影的敘事、剪輯、鏡頭、配樂等,都沒有什么明顯的缺陷。
但如果我們將《乘風破浪》放在韓寒的創作序列中,《乘風破浪》也許就是韓寒思想倒退的體現。
《乘風破浪》上映之前,其主題曲《乘風破浪歌》在網上遭到了許多女性的抵制。該主題曲表現出某種直男癌思想,聯系到韓寒的一系列言論和行為,她們認為韓寒在物化女性。
孰是孰非我們暫且不表,只是韓寒采用如此低級的碰瓷手法對電影進行炒作倒是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怎么韓寒宣傳電影的手法這么low?如果不留意韓寒和郭敬明早前的經歷,如今的韓寒與郭敬明似乎沒有太明顯的區別:轉行拍電影,商人思維,低級炒作,褒貶不一。這些年來,韓寒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