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權威還要溫度 國務院App這樣煉成
一次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總理曾分享過一個細節:他去參加東亞峰會時,參會的外國領導人有的揣著六個手機,有的揣著三個手機。他要求,“我們各級政府官員都要‘用好手機’,設計好‘互聯網’的渠道,不斷提高處理政務信息、感知群眾冷暖和應變社會輿情的能力”。
2016年10月27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國家稅務局辦稅服務廳。
(本文首發于2017年2月9日《南方周末》)
一次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總理曾分享過一個細節:他去參加東亞峰會時,參會的外國領導人有的揣著六個手機,有的揣著三個手機。他要求,“我們各級政府官員都要‘用好手機’,設計好‘互聯網’的渠道,不斷提高處理政務信息、感知群眾冷暖和應變社會輿情的能力”。
2016年12月1日,22點27分,位于文津街九號院的國務院辦公廳中國政府網運行中心新媒體處(以下簡稱新媒體處)燈火通明。一分鐘后,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7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將從這里發出,八個編輯正在對他們剛剛完成的圖解版放假日歷進行最后的校對。
丁菲菲是當晚的值班編輯,按下發送鍵時,她的手抖了,“全國都盯著,千萬不能出錯”。
22點30分,近5000萬用戶在國務院客戶端、中國政府網微信、微博上同步收到了這條來自國務院的推送。此時已是深夜,消息仍在朋友圈刷了屏,不久后中國政府網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便突破了100萬。
還是覺得不放心,編輯劉宇再次點開了消息。“沒錯。”她松了一口氣,“我們是第一出口,如果我們錯了,可能全國都得跟著錯。”
對于負責發布國務院權威政務信息的中國政府網來說,過去國務院的重要文件是來了就仔細校對,沒問題就直接發布,但現在他們試圖再造整個流程,讓它更加符合新媒體的節奏和閱讀習慣。
放假通知到達時,已經過了下班時間,為了第一時間發布通知,所有人都留了下來。辦公室里,五個編輯在美術編輯陳璐的身后站成了一排。除了文字版之外,他們還設計了一張圖解版的放假日歷,想到日歷上的33個小點,將影響十三億人未來一年的假日,陳璐笑稱,“還真有種指點江山的感覺”。
在過去一年里,小到一個放假通知,大到一場鋪向全國的建言活動,借助“國務院”這個超級客戶端,國務院的政務信息發布方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刷新國人的眼球。
理念變了
打開國務院客戶端,開屏頁是一張簡潔的紫光閣簡圖,底下印著一排小字“你身邊的中央人民政府”。
2016年2月26日國務院客戶端上線那天,超過十萬名新用戶收到了第一條推送消息,不是國務院文件,也不是領導人的新聞,而是一條題為《國務院來到你身邊》的短視頻,里面是一段段街頭采訪,問路人“國務院在哪”,“如果有款國務院客戶端,想要獲得什么”,有個受訪者是個小學生,說“中南海是在海南吧”,也被收進了宣傳片。
“國務院”不再只在“廟堂之上”,媒體也很驚訝“沒想到國務院客戶端的宣傳片以這樣的方式呈現”,新媒體處的負責人林衍記得,當時看到的人都有些意外,“說挺潮的,挺萌的”。
主要是理念變了,中國政府網運行中心主任趙建青說,“原來是側重于我們自己,以政府角度考慮居多?,F在是基于一個更平等的理念,以用戶為中心。”
一個小細節印證了這種氛圍。林衍記得客戶端剛開通不久,做了一個營改增的動畫視頻。國務院辦公廳一位領導看了視頻,說有錯別字,舉個“例子”寫成了舉個“栗子”,他們向領導解釋現在網友“都這么用”,結果“領導就說既然是網言網語,那就保留吧”。
作為11年前中國政府網網站建立時的主要參與者,趙建青對這些變化感觸最深刻。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政務公開,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