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床

在可以預見的中國老齡化社會,“陪床”現象不會馬上消失,但以后的“陪床”體驗會不會還像文中所述那般難忍,取決于醫療服務能否真的好上去。

責任編輯:呂明合 呂宗恕

80歲的妹妹給91歲姐姐陪床。(南方周末記者 柴會群/圖)

(2017“記者回家”專題之十三。本文首發于2017年2月9日《南方周末》)

在可以預見的中國老齡化社會,“陪床”現象不會馬上消失,但以后的“陪床”體驗會不會還像文中所述那般難忍,取決于醫療服務能否真的好上去。

春節前,我再次接到母親生病住院的消息。這已是她一年內第五次住院。我提前從上海趕回老家,同疲憊不堪的父親一起“陪床”。

我母親所住的醫院地處山東一縣城。她這次病得頗嚴重,剛入院時連下地都困難。76歲的父親一人應付不來,曾把我的小姨喊去幫忙,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母親歷次住院都由父親陪床。陪床主要包括:根據醫囑給母親按時服藥、照顧母親飲食、協助其解決大小便等等。其中最重要也最耗神的,是觀察輸液進度。待一瓶水快輸完時,父親需要摁下呼叫器讓護士來換瓶,然后繼續觀察,直到全部輸完。作為一名心臟病人,母親一天要輸五六瓶水。其中有一支抗生素要晚上11點才輸。這意味著父親至少在前半夜不能休息。而第二天5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