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亦故鄉:回馬來西亞過春節

馬來西亞三大族群在經濟文化上有巨大區別,但交融自然。

責任編輯:朱曉佳

馬來泰米爾人的祖先,多是來自南印度的契約勞工。圖為黑風洞下的泰米爾攤販。(南方周末記者 宋宇/圖)

(2017年“記者回家”專題之四。本文首發于2017年2月9日《南方周末》)

馬來西亞三大族群在經濟文化上有巨大區別,但交融自然。

譬如假期可以“均沾”:馬來人的開齋節、華人的春節、印度裔的大寶森節、屠妖節,基本都是公共假期。

小林是馬來西亞華人。十一年前,她要來中國留學,有位阿姨問為什么選中國。她不知道怎么作答,隨口回了一句:“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呀。”后來,小林和我結了婚。2017年春節,我和她一起回娘家。時隔多年,她第二次回國過年,也讓我第一次度過炎熱的春節。

被剪輯的春晚

大年三十晚11點,中文電視臺開始延播中央臺春晚,經過了剪輯,中間插播自己的廣告。

過年期間,華人其實更習慣看賀歲片。保留節目是董驃、沈殿霞領銜主演的“富貴逼人”系列,以及成龍的功夫片。李連杰的黃飛鴻也是常播節目,如今換成了彭于晏扮演的青年版。電視賀歲片通常是粵語發音,馬來文字幕。馬來西亞華人大多來自華南,習慣閩南語和粵語,我這北方人看得一頭霧水。

中國的賀歲片《功夫瑜伽》和《西游伏妖篇》,在馬來西亞都很受歡迎。在GSC影城,兩部電影高居TOP10的第一位和第三位。甄子丹與吳亦凡參演的《極限特工3》夾在中間,第四名則是鄰國新加坡的賀歲片《財神爺》。

初四,趕在國內上映前,我在吉隆坡谷中城GSC看了一場《愛樂之城》。這部2月14日才能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電影,1月7日就在馬來西亞上映,雖然已在院線停留了將近一個月,當天仍有兩場,一百二十多人的影廳幾乎滿員。

影廳門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