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父親的時代已經過去
嘉排村的家庭成衣工廠,鼎盛時期有數百家。今年春節,這個數字降為四家。林久知道,屬于父親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責任編輯:馮禹丁 蘇永通
制衣名村嘉排村,曾有40%的家庭開廠,現在剩四家。過節時已不復往年的熱鬧。
(2017“記者回家”專題之十一。本文首發于2017年2月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晉江朋友》)
嘉排村的家庭成衣工廠,鼎盛時期有數百家。今年春節,這個數字降為四家。林久知道,屬于父親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年初三,我陪妻子回泉州娘家。走親戚的間隙,去拜訪老友林久。咸濕的味道提醒我,到了。
林久家在晉江市(泉州下轄縣級市)英林鎮嘉排村,臨海。村道兩側,有典型的閩南灰石紅頂老宅,也有新建的樓房。如果五年前來嘉排村,眼前的民居很可能就是一個個設備齊全的家庭制衣工廠。
林久家的四層小樓總面積一千二百多平米,一樓原是工人宿舍,三樓是倉庫,四樓是制衣車間。上到二樓,望見一盞大紅燈籠,這才有了家和春節的氣息。
客廳正中,林久的父母坐在寬敞的紅木沙發上向我打招呼。閩南人的熱情來勢兇猛又拿捏得恰到好處。只要是帶了孩子來,主人就把紅包往孩子口袋里塞,并叮囑家長萬不可推托??腿硕嗔?,主人家的親戚也會幫忙陪著泡茶、聊天。
林久帶我爬上四樓,這里有一整面窗戶面對大海。窗只打開了一小會兒,以免機器受潮。這一整套早已過時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