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體制改革為何遭遇推動難
新施行的《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允許放開價格管制、允許跨區經營,為啥還動不動扣押?這些鹽務局給的答案是,主要是為了食鹽安全。
責任編輯:陳斌
消費者在河北香河縣一家超市選購食鹽(2016年12月31日攝)。
2017年2月,鹽業體制改革落地實施一個月,效果如何?
不少媒體反映并不順利,其中,最普遍的問題是扣押省外食鹽。有幾個例子:重慶鹽業集團運往遵義南的數百噸食鹽,被當地鹽務管理局查扣一個多月;河南省新野縣鹽務局,扣押了來自山東肥城的精制鹽30噸;江蘇省鹽務局則扣押了一批湖北食鹽。
新施行的《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允許放開價格管制、允許跨區經營,為啥還動不動扣押?這些鹽務局給的答案是,主要是為了食鹽安全。還有幾個鹽務局解釋說,跨區經營沒錯,但是不夠規范。
這倆理由完全站不住腳。
首先是所謂食鹽安全,主要理由是控制加碘。多年來,凡遇質疑時,鹽企最愛搬出的理由就是這條,比如《食鹽專營辦法》第一條就寫到“保障食鹽加碘工作的有效實施”。然而沒有任何論據顯示,只有專營制度才能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