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企業有監察室、打擊辦、巡視室這么完善的監管體系?
2月6日,恒大集團召開2017年度工作會議,在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三個多小時的講話中,不僅宣布已完成地產、金融、旅游、健康四大產業布局,同時還亮出了過去十年高達200多倍的業績增長數據。
2月6日,恒大集團召開2017年度工作會議,在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三個多小時的講話中,不僅宣布已完成地產、金融、旅游、健康四大產業布局,同時還亮出了過去十年高達200多倍的業績增長數據。在外界看來,恒大發展速度之快,規模擴張之猛,可謂當代中國商業史的奇跡。
雖然各大機構不乏對恒大成功因素的深入剖析,比如說超前的戰略、緊密型集團化管理,但筆者認為不得不談許家印的鐵腕管理。重獎重罰的管理機制、高度完善的監管體系、雷厲風行的團隊文化,正是恒大發展成如今總資產超萬億、銷售規模超3700億的龐大商業帝國關鍵之一。
1997年,西樵山會議
從嚴治企
“2016年恒大共處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行為1869人,其中開除52人,降職免職131人,經濟處罰1686人,管理非常嚴格”,在年度工作會議上,許家印用了相當大部分時間來談公司的從嚴管理成效,上述數字也是他親口通報給了現場員工。
談到恒大的管理,很多人會想到許家印的鐵腕,就是業界廣為流傳的很多關于他如何讓恒大“狼性十足,血拼對手”。尤其是當年在恒大足球俱樂部嚴肅處罰重金引入的明星球員孔卡的故事,更令大家印象深刻。
但是,要管理好89000多名員工的龐大隊伍,更多依靠的是一套“有規可依,有規必依,執規必嚴,違規必究”的從嚴管理體系。這套管理體系早在20年已制定,且伴隨著恒大高速發展。
1997年3月1日,許家印在西樵山召開了恒大第一次全體員工大會,彼時恒大才剛剛成立半年多,員工也不過20人。會上,許家印不僅明確了恒大的發展戰略、目標、文化、管理以及隊伍建設等重大事項,還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3000條,確定了重獎重罰、從嚴管理的原則,建立了超前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如今這些規章制度已經上萬條,都配備明確的獎懲,既用重賞發現和激勵勇夫,也用重罰驅逐庸夫和懦夫,成為恒大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核心。
恒大集團2017年度工作會議
多層監管
除了訂立制度,許家印也極為重視監督與落實。如果沒人去檢查,去監督,去落實,再好的制度也只是廢紙一張。
為了讓制度不成擺設,管理真正起到作用,在第一次全體員工大會上,恒大成立了監察室,負責制度執行的監督與落實。一家只有20來人的公司就成立監察室,這在中國企業界恐怕沒有多少先例。在恒大20年的發展過程中,監察室在杜絕漏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官僚主義悄然滋生,不僅降低企業的執行力,也侵蝕敗壞企業文化,促使優秀人才流失。從2014年開始,恒大多次發起“打擊官僚主義”和“依法懲治內部蛀蟲”兩大運動,還特別成立了“打擊官僚主義辦公室”,像當年的監察室一樣,監督和糾正著集團的作風和文化。
如今,恒大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監督監管體系,相關部門就多達十多個,包括監察室、打擊官僚主義辦公室、巡視一室至巡視六室、金融稽查中心、管理及監察中心、招投標監察中心、預決算審計中心、財務審計中心、民工權益保障中心等,緊緊盯視著恒大運轉不偏不移。
許家印
鐵腕執行
一直以來,恒大對于監察與約束工作的執行尤為重視,許家印更是親自上陣,帶頭向官僚主義和貪污腐化開刀。
早年,許家印曾在集團推出一個“清除三類人”的運動,要求集團清除只講不干、人浮于事的人、水平能力低下又不學習上進的人、混入恒大的蛀蟲。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多家媒體曾于去年9月報道,恒大集團某副總裁由于在材料招標工作出現嚴重失職,被嚴肅追責并給予開除處分,充分顯示了恒大的從嚴管理、毫不留情。
企業的不斷壯大,難免會為腐敗提供空間。分析人士指出,內部腐敗就像是蛀蟲,一點點地啃食著企業的根基,一旦放縱后果不堪設想。一個不抓反腐倡廉建設的企業,一個不能有效防止和減少職務犯罪的企業,根本不可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更不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良好的業績。
從基層干起來的許家印非常清楚其中的道理,對集團內部出現的腐敗分子絕不姑息。僅在2015年和 2016年兩年,恒大就主動報案或者配合司法機關依法拘留、逮捕、判刑78人,其中集團內部43人,外部35人。
2017年,許家印對恒大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對全集團所有部門實現全覆蓋、全方位的巡視與監管,還要加強監管部門的自身建設,實現打鐵還要自身硬。
按照許家印的目標,到2020年,恒大將達到總資產3萬億,年銷售1萬億,利潤600億。之所以敢于立下這樣的目標,正是來自于制度和管理的自信,也是來自于對恒大“大而有序”的自信。
附許家印講話全文:
實現布局 向下扎根 向上發展 再次騰飛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正月十五還沒有過,還算是新年,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2016年恒大集團全體員工在各級領導的帶領下,日夜奮戰,忘我工作,努力拼搏,實現銷售3700多億、12月31日賬上現金余額超過3000億、總資產超過1萬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創歷史最高水平。我們成為世界最大的房地產企業,并躋身世界500強。
恒大多元化的發展,經過八年的探索、調研和投入實踐,已經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金融、健康為兩翼,文化旅游為龍頭的發展格局。我在這里正式宣布:
第一,恒大集團已完成多元化發展的產業布局。
第二,恒大集團已完成由“房地產業”向“房地產+服務業”的轉型。
第三,恒大地產2017年開始由“規模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
即為“兩個完成”和“一個開始”:
第一個“完成”,就是恒大已經完成多元化發展的產業布局。世界著名大型企業,都是在主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向多元化進行發展,例如韓國三星、美國通用、德國西門子等。恒大也不例外,八年以來,我們曾在文化旅游、能源、制造、健康、快消、金融等產業和領域進行調研、探索和實踐,最終我們形成了四大產業集團——地產、金融、健康、文化旅游,這意味著恒大多元化布局已經完成,我們在多元化方面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在新的產業、新的領域做大量的調研、探索和投資。
第二個“完成”,就是恒大已經完成了成功轉型,即由原來單一的“房地產業”發展成為“房地產+服務業”。為什么是“+服務業”?恒大健康是服務于老人,恒大旅游是服務于少年兒童,恒大金融是服務社會,“房地產+健康+旅游+金融”,也就是“房地產業+服務老人的產業+服務兒童的產業+服務社會的產業”。恒大的服務業是圍繞著中國13億人口、全世界1/4人口的龐大需求開展的,事實上也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為拉動內需作出貢獻。
“一個開始”,就是恒大地產由“規模型”開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恒大地產過去20年,實施規模取勝的發展戰略,圍繞規模迅速地發展,去年銷售已經近4000億,規模已經非常大,從今年開始,保持規模適度增長,重點注重增長質量,增加效益,開始實施“規模+效益”的發展戰略。以效益為中心,這是企業的屬性,所以恒大地產今年開始要由“規模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
第一部分 恒大地產二十年
向下扎根,就是要將根基打牢、要夯實基礎。地產是我們的主業,是我們的基礎,首先要談主業的發展,所以簡要回顧一下恒大地產的二十年。
恒大地產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