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真正下定決心治霾花了150年
直到1952年,1.2萬人死于臭名昭著的“倫敦煙霧事件”,這才讓英國人幡然醒悟。霧霾殺人時,倫敦人剛剛挺過二戰中德國飛機的狂轟濫炸。終于熬來了和平,死亡卻沒有停止。英國人憤怒了:“我們堅守,我們忍耐,我們拼命,可不是為了過這樣的日子!”
責任編輯:聶寒非
今天,因為汽車尾氣的排放,倫敦仍然是世界上污染最厲害的城市之一。
(本文首發于2017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直到1952年,1.2萬人死于臭名昭著的“倫敦煙霧事件”,這才讓英國人幡然醒悟。霧霾殺人時,倫敦人剛剛挺過二戰中德國飛機的狂轟濫炸。終于熬來了和平,死亡卻沒有停止。英國人憤怒了:“我們堅守,我們忍耐,我們拼命,可不是為了過這樣的日子!”
1950年代末,美國著名喜劇演員鮑勃·霍普來倫敦表演,對“霧都”印象深刻。一次登臺,他這樣開場:
“對不起,我遲到了,因為我在這大霧天迷了路……我本想吹個口哨,叫輛出租車,但這霧太大,我連自己的嘴都找不到了。突然,我看見不遠處有一點光亮,那光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最后我終于看清了——那是我自己嘴里叼著的煙。”
霍普看到倫敦大霧時,這種黃黑色的有毒煙霧已經出現了一百多年。工業革命將倫敦塑造成世界中心,也帶來了工業化的煩惱,汽車的大規模生產和城市人對汽車的依賴性,也讓倫敦在汽車尾氣中窒息。氣壓高、風少和人口密度高這些不利于空氣擴散的因素,都讓倫敦成為霧霾滋擾的重災區。
倫敦人曾偷偷為霧霾而驕傲
這是曾經大霧中的倫敦:工業革命中豎立起來的工廠大煙囪向天空吐出黑煙,家家戶戶的煙囪里也冒出取暖做飯產生的小煙柱;嗆人的煙霧落在倫敦人的衣服上、臉上,鉆進鼻孔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