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正在扼殺我們的耐心
沒耐心讀完一篇并不能立刻提供太多滿足感的文章,這與自我反思的減少、智識的讓步有關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楊卓睿
如果互聯網真的損傷了人們獲取延遲滿足的能力,那就意味著反思的減少、理性的衰退以及智識的讓步。
(本文選自2017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沒耐心讀完一篇并不能立刻提供太多滿足感的文章,這與自我反思的減少、智識的讓步有關
大約50年前,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做了一次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他找來三十多名學齡前兒童參與實驗,一半男生一半女生,年齡在三歲到六歲之間。實驗開始前,這些小朋友被告知:你有兩種獎勵可以選擇,一種是一顆棉花糖,你隨時可以吃到;另一種是兩顆棉花糖,但你得等一段時間才能吃到。
小朋友們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有的在實驗開始后迫不及待地把一顆棉花糖吃掉,有的則選擇了默默等待,或是用其他方式來轉移自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