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劇的春天悄然來臨
過去叫后臺,現在叫政治資源。后臺堂而皇之成了“資源”,實在讓我費解。
責任編輯:朱曉佳 實習生 陳佳敏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寫到一半時,周梅森還在考慮:反腐要到什么程度?原中國作協黨組書記翟泰豐大為惱火。他說,壞人只寫到公安廳長,十八大后倒掉這么多的貪官,反腐形勢這么嚴峻,你能這么輕描淡寫嗎?
(本文首發于2017年02月16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我認識的很多官員都‘進去’了” 周梅森的政治小說新作《人民的名義》》)
過去叫后臺,現在叫政治資源。后臺堂而皇之成了“資源”,實在讓我費解。
大刀闊斧干事的人一般都會有個特點,那就是作風霸道。這是個雙刃劍,一方面是能成事、敢負責;另一方面就是權力不愿受制約,就容易出事?,F在腐敗有一個重大特點,就是能人腐敗。
——周梅森
談到激憤或興奮的地方,作家周梅森幾次猛地站起來,情緒高昂,邊說邊來回踱步。
周梅森以《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等政治小說聞名。2017年1月,他出版小說新作《人民的名義》,繼續描寫中國當代政治。而他上一部小說《夢想與瘋狂》出版,已經早在2009年。
因曾在政府掛職,并與一些官員多年交往,周梅森得以了解官場運行的邏輯。而很多熟識的官員犯下錯誤,以致鋃鐺入獄,他也深為惋惜。在新作中,他借由虛構的H省,寫出了自己七八年間的觀察和思考。“各地反腐風暴愈演愈烈,H省平靜異常”,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侯亮平去該省辦案,風聲走漏,目標人物逃跑。由此,他接觸到曾是自己老師的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高育良,分別擔任省公安廳長和省檢察院反貪局局長的兩位同學祁同偉、陳海,以及能干卻跋扈的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逐漸發覺省內官場的許多“潛規則”。以侯亮平辦案為線索,小說寫到H省的眾生相,諸如已升至“副國級”的老書記趙立春留下重重積弊,新任書記沙瑞金與貪腐勢力較量,基層工廠產權問題引發司法腐敗,激發群體事件,貽害民眾。從上到下種種情狀,都令讀者感到似曾相識。
小說里的故事看似夸張,但許多是周梅森親眼所見。借人物之口,他解釋了書名的兩種含義:一種是堅實的政治信仰,另一種則是以“人民”為矯飾,謀取私利。
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也拍出來了,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已經于2月9日取得電視劇發行許可證,預計近期播出。
如果我是他,可能也會掉進陷阱
南方周末:大概有八年,你沒寫政治小說了。
周梅森:我一直關注中國政治生態、社會形態。2008年,我的最后一部這類小說叫《夢想與瘋狂》,后來不是沒做,實際上寫了三部,但都沒寫完。除了這一部,還有一部叫《天涼好個秋》,現在也是十來萬字。我寫的政治小說非常多,寫了腐敗愈演愈烈,世道人心越來越壞,沒有信仰,有一些很熟悉的人腐敗掉了,都是非常能干的人,想想真是可惜,能人腐敗??!
南方周末:有沒有典型的例子?
周梅森:比如曾在我們江蘇宿遷的仇和,多能干的一個人啊。也沒能抵御住私欲,《南方周末》報道他,我幾乎都看,非常真實全面,而且深刻地寫出這么一個人物——孤獨的前行者。他后來調去云南,當昆明市委書記,希望我去看看,我一直忙,沒有去。他出事以后,我就問自己:如果我是仇和,會不會掉進這種私欲的陷阱去?
我不敢替自己打包票,也不相信別人的信誓旦旦,因為各地的一把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在當地都幾乎擁有絕對的權力,長期擁有這種不受制約的權力,人的心態和行為很難不受到腐蝕,而大刀闊斧干事的人一般都會有個特點,那就是作風霸道,這是個雙刃劍,一方面是能成事、敢負責,另一方面就是權力不愿受制約,就容易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