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熱潮中,這三本新著作如何?
這三本書都是傳統的歷史類著作,共同特點是主要利用了紙面材料的研究或敘述,缺乏建立在實地考察基礎上詳細的地理座標、地圖。
責任編輯:劉小磊
侯楊方
(本文首發于2017年2月16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評新出的三本絲綢之路著作 》)
這三本書都是傳統的歷史類著作,共同特點是主要利用了紙面材料的研究或敘述,缺乏建立在實地考察基礎上詳細的地理座標、地圖。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舴业谝粋€創造了名詞“絲綢之路”(德語Seidenstrasse;英語Silk Road),他根據《漢書·西域傳》與古希臘托勒密《地理志》記錄的漢朝與中亞、西亞間的貿易交通路線,畫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絲綢之路地圖,時間為公元前128年(漢元朔元年,這年張騫啟程回國)至公元150年間(托勒密《地理志》成書年代),因此這里的“絲綢之路”有著嚴格的時間和空間限制。
從時間來看,絲綢之路開辟于西漢,始于張騫通西域,當時絲綢價格昂貴,且便于陸路運輸。那時,陸路運輸的成本很高,高到如果不運昂貴的絲綢就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