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召開南方“主流網紅”座談會,慎海雄點贊鼓勁
在習近平總書記2·19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到來之際,廣東省委宣傳部、省網信辦、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記協在廣州召開打造南方“主流網紅”座談會。
“今天,報道別人的人成了被報道對象,鎂光燈閃爍,你們感覺很好吧?”2月17日上午,廣州珠島賓館,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一落座就與現場的南方名記“主流網紅”互動起來。在習近平總書記2·19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到來之際,廣東省委宣傳部、省網信辦、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記協在廣州召開打造南方“主流網紅”座談會。
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
一年來,廣東新聞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適應媒體深度融合的要求,大力推動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建設的改進創新。去年10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實施南方名記培育工程,在全國媒體中率先探索打造“主流網紅”,將全媒型、專家型人才培養工作從概念變為實操,遴選首批15位南方名記,推出反腐脫口秀視頻節目《武松來了》等點擊量過億的融媒體作品,成績斐然,在全國產生強烈反響。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廣東廣播電視臺等省主要媒體也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
南方報業15位記者入選“南方名記”首批培育名單。
慎海雄對此充分肯定。他強調,打造南方“主流網紅”,是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壯大主流輿論陣地的創新舉措。省主要媒體要學習借鑒南方報業經驗,打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人才使用通道,推動名記者、名編輯、名評論員、名播音員、名主持人到新媒體平臺上去施展拳腳,成為傳播正能量的“網紅”。要堅持黨性原則,牢記社會責任,牢牢占領主流輿論陣地。要用習近平總書記新聞思想鍛造“四鐵”隊伍,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走轉改,深化新聞單位用人管理機制改革,打造一支廣東媒體融合傳播生力軍、先鋒隊,造就一支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記協主席、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莫高義主持座談會。
莫高義指出,媒體競爭的關鍵主要是人才,媒體轉型的核心力量也是人才。“南方名記”培育工程是南方報業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率先明確提出打造新媒體時代的“主流網紅”,在全省乃至全國新聞戰線都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參考意義。
莫高義強調,省記協要著力推廣省直媒體培育創新型媒體人才的經驗,深入開展培訓交流,提高新聞工作者政治素質和專業技能,推動打造全媒型、專家型新聞隊伍。省直新聞單位要把全媒體人才培養擺在隊伍建設的突出位置,結合自身實際和特色,采取切實有力舉措,對重點人才、領軍人才在資源調配、工作團隊、教育培訓、作品推介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造就更多在新媒體平臺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名記者、名編輯、名評論員、名主持人,打造新媒體時代下的“主流網紅”,為黨的新聞輿論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白潔講話。
白潔指出,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一推出“主流網紅”,就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這批“主流網紅”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新聞“寫手”,更肩負著把傳統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從報紙擴展到移動互聯網上的重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這個創新品牌的做法,值得鼓勵和探索。
白潔強調,要強化陣地意識,鼓勵和支持傳統媒體打造“主流網紅”,搶占輿論高度。要強化品牌意識,鼓勵和支持傳統媒體提升服務能力,加快媒體轉型融合。要強化法規意識,鼓勵和支持傳統媒體優化人才結構,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現場熱議
總編輯:名記既要做“紙紅”、更要做“網紅”
與會廣東媒體集團相關負責人發言。左起:黃常開、劉海陵、陳一珠。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黃常開:去年10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啟動“南方名記培育工程”,提出在新媒體時代名記們既要做“紙紅”、更要做“網紅”,要按照有“顏值”、有素質、有氣質,腹有詩書、心有用戶、肩有擔當的標準,將名記打造成有別于一般“網紅”的“主流網紅”。這是貫徹落實總書記2.19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南方報業培育轉型“排頭兵”的現實需要,是有特長、有潛力的年輕人成長成才的強烈需求。
南方報業的主要做法有:在人員遴選上,打破常規、千里挑一;在培育方法上,一人一策、因人施策;在工作模式上,摒棄單干、團隊作戰;在考核獎勵上,鼓勵“跳摘”、寬容失敗。這一工程實施至今三個月來,已漸入佳境、初見成效,嘹亮唱響了主流輿論的南方聲音,有效提高了新型主流媒體的影響力話語權,帶動形成了一批善謀能戰的全媒人才。接下來,將繼續探索完善名記培育機制,擴充名記培育隊伍,鼓勵各位名記在條件成熟時按照“產品化——項目化——公司化”的路徑,實現更大發展。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總編輯劉海陵:在媒體轉型期間,像“南方名記”這樣的一批有能力、有水平的記者、編輯,在黨委政府和宣傳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趕上了好時候。
羊城晚報去年8月啟動“名家工作室”、“青苗計劃”和“墩苗計劃”,挖掘、開發、培養戰略后備人才,滿足集團中、長期發展規劃對人才的需求。今年以來,羊城晚報加快全員融合轉型步伐,通過專題培訓、實戰演練、業務研討、觀摩交流等方式,重點引導現有人員向全媒記者、全媒編輯、全媒管理人才轉型,在觀念和技能上大大提升。
廣東廣播電視臺總編輯陳一珠:“南方名記”非常年輕,他們所做的成績值得廣東電視臺學習,也是壓力和挑戰。在全媒體時代,視頻不再是廣電專利。
廣東廣播電視臺在全力推進媒體融合深度發展的同時,也積極創造條件,培育全媒型、專家型人才隊伍。首先是培訓先行,有針對性地開辦研修班和沙龍講座;二是制度配套,打造以知名主播、知名記者、知名導演和知名欄目為品牌的專業工作室;三是平臺支撐,利用“兩微一端”提升知名主播和知名編輯記者的影響力。
中央媒體代表:眾聲喧嘩的自媒體時代,精英發聲特別重要
左:潘凡平,右:閆帥南。
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凡平:在大數據時代,南方報業培育“主流網紅”讓人印象深刻,這意味著新聞生產方式的重構已站在一個嶄新的起點上。內容的重造、創新是新聞媒體不變的財富。在眾聲喧嘩的自媒體時代,精英的發聲特別重要。南方報業抓住了這個核心,培育“主流網紅”,做了有益的探索。推進融合發展,制度創新是根本。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媒體部副主任閆帥南:到媒體界“黃埔軍校”看“網紅”,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朝氣和滿滿的干勁。南方是一個崇尚理想、崇尚創造力的地方,“網紅”不同于“明星”,他們更有親和力、感染力和創造力。
老辦法抓不住新機會,在移動新媒體時代,必須以真誠、才華和深度接受用戶的檢驗,不僅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還要創造新的用戶需求。媒體記者要不斷跟進新技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海闊天空地想,腳踏實地地干。
行業媒體代表:南方報業的探索對全國有引領作用
與會新聞業研究者。左起:冷梅、文璐、薛陳子。
《新聞戰線》執行主編冷梅:在媒體融合的新形勢下,所有平臺、渠道最終要靠內容,南方名記“主流網紅”培育工程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內容機制改革切口,不斷推進改革,也解決了人才培養的問題。打造“主流網紅”,不僅滿足了媒體對全媒體人才的需求,也實現人才的個性化成長。這批年輕主流“網紅”迅速成長,生產的新聞作品獲得認可,也將收獲職業滿足感和個人成就感。新時代主流媒體的標準是什么?不僅要會制作內容,還要會策劃會經營。南方報業和廣東媒體的探索對全國媒體有引領作用。
《中國記者》總編輯文璐:打造主流媒體網紅是媒體融合轉型的一個非常好的嘗試,激發了創造力和潛能,為優質內容生產提供了保障。打造“主流網紅”口號響亮、具有創意,在全國引起了較大反響,彰顯了南方報業的創新意識和擔當精神。希望更多媒體進行探索,開拓新局面。
《傳媒大觀察》CEO薛陳子:打造“主流網紅”,是新時期媒體人才激勵和造星工程,我們看好。南方報業打造“主流網紅”有基礎、有內涵、有“顏值”,媒體融合水平高、輿論引導能力強,體現出主流價值觀和導向,是“網紅”界的一股清流??梢韵胍?,當南方“主流網紅”成批量出現的時候,他們的正能量無疑會主導輿論場的裂變。
學界專家代表:有機統合組織品牌和個人品牌,壯大主流輿論陣地
與會新聞學界代表。左起:范以錦、張志安、蘇宏元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以錦:南方報業打造主流網紅首先體現了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舍得花本錢去培育網紅記者,讓他們能集中精力做好內容傳播,值得倡導。其次,培育主流網紅是提升主流媒體創辦的新媒體影響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打造主流網紅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應如何做好盡快占領這塊輿論陣地的問題。再次,強化新媒體的隊伍建設,打造好內容價值,才能更好地發展。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南方名記”培育工程集聚優勢資源,打造和培育名記者??捎靡粋€詞概括——個人化專業媒體。南方報業打造“主流網紅”是打造專業媒體的“自媒體”品牌,也釋放了自媒體的“專業化”價值,有機統合了組織品牌和個人品牌的關系。這些“主流網紅”是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準專家”。南方報業也敢于拿出各類優勢傳播資源,配套人手、技術來支持他們。他們在融合媒體時代能指揮、能策劃,扮演著“首席記者+產品經理”的角色,充分體現了互聯網語態和屬性的融合新聞生產特點。建議進一步提升名記者的專業性,媒體也可建立更加可持續的激勵制度、培訓機制和發展機制,為他們創造成長性文化。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宏元:在大數據和互聯網繁榮的今天,主流媒體要轉型,南方報業的“主流網紅”培育工程是一個非常有特色和戰略眼光的工程。占領主流輿論陣地需要想新辦法,南方報業“主流網紅”工程就是采用“名人傳播”的規律進行了很好的嘗試。
他們這么當“主流網紅”:會十八般武藝,當轉型尖兵
“南方名記”代表在座談會上暢談感想。左起:趙楊、裘萍、丁建庭、曹斯、張由瓊。
南方日報時政新聞部記者趙楊:“南方名記”培育工程提出可以跨媒體、跨部門地組建自己的工作室,支持記者成為“主流網紅”,激勵我要打造一款真正的互聯網爆款節目。我牽頭成立了集合南方日報、南方網、南方+最強的視頻制作陣容的團隊,生產出廣東首個反腐脫口秀視頻節目《武松來了》,四集點擊量過億。
南方都市報首席記者裘萍:我的定位是要做決策者的“媒體高參”,深耕政務領域,通過深度報道全媒體包裝、論壇對話落地活動、音頻“私人訂制”推送三個抓手,“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南方日報理論評論部評論員丁建庭:我要做一名黨報評論轉型急先鋒,努力朝著全媒體評論員方向發展,以名記工作室為依托,以網絡評論欄目“叮咚快評”為突破口,將“南方評論”影響力延伸到新媒體世界。
南方日報時政新聞部記者曹斯:“南方名記”培育工程明確提出了工作室制度,賦予了名記“特權”,不再需要按計件考核,根據需要“點將”組建團隊。我們深耕大健康領域,全力打造南方日報健康領域垂直公號“南方名醫幫”,連接患者和名醫,提供精準貼心服務。
南方日報視覺新聞部記者張由瓊:如今,瞬息萬變,人們更愿意接受直觀快捷的信息,一圖勝千言。為此我給工作室定義為:做南方報業最優秀的新聞尖兵,生產最優質的影像內容,并熟練運用新媒體途徑傳播,體現大事盛事有南方。
(來源:南方+)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