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錢的城市越來越有錢
全國財政收入增速整體正在放緩,但地區分化卻日益明顯,有的城市依靠發展金融、地產等行業逆勢上升,而有的地方卻出現城市“塌陷”。
責任編輯:馮禹丁
2017年1月3日,浙江省舉行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
(本文首發于2017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全國財政收入增速整體正在放緩,但地區分化卻日益明顯,有的城市依靠發展金融、地產等行業逆勢上升,而有的地方卻出現城市“塌陷”。
隨著地方兩會時間進入尾聲,各省市于近日發布了2016年的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南方周末記者爬梳各地方財政數據,發現隨著稅制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速放緩,全國財政收入增速普遍放緩,但地區分化日益加大:部分城市的財政收入依靠發展金融、地產等行業逆勢回升,而有的地方,資源“詛咒”與城市“塌陷”一同降臨。
財政收入在增長,但增速緩步下降
稅制結構調整、經濟增速放緩是近年來財政收入持續回落的主要原因。
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已持續數年。
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2016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552億元,比上年增長4.5%。對比來看,2015年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217億元,比上年增長8.4%,同口徑增長5.8%;2014年的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140350億元,增長8.6%;再往前的2013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289143億元,增長10.1%。
需要指出的是,為提升財政預算基金效率,2015年財政部將政府性基金中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以及主要用于人員和機構運轉等方面的11項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因此導致2016年數據較之前大幅下降。
但總體來看,全國財政收入持續放緩仍是近幾年來的常態。
多位受訪人士向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