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公益籌款的怪圈

除非你每次都可以直接接觸到企業的擁有者或者最終決策人,否則作為中間層級的職業經理人,在動用企業預算的時候,只能以企業核心利益甚至是對業績標準影響為準則,這不是一個道德和情懷的問題,而是一個職業精神的正常表達。

責任編輯:呂宗恕

近日,已故舉重冠軍才力之女才巾涵患癌在互聯網平臺籌款治病事件引起爭議。(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除非你每次都可以直接接觸到企業的擁有者或者最終決策人,否則作為中間層級的職業經理人,在動用企業預算的時候,只能以企業核心利益甚至是對業績標準影響為準則,這不是一個道德和情懷的問題,而是一個職業精神的正常表達。

2014年10月,筆者作為當時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EMP高級公益研修班的中方助理教師,全程參加了由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籌款學院副主任Cathy J.Bastin和教授Lilya Wagner為國內學員講授籌款管理和實踐這一課程。

其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大家提出自己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種籌款問題,教授現場給出建議。結果大家七嘴八舌提出各種問題一下子就有六十多條。而當這些問題列在黑板上的時候,美方教授卻一臉困惑地把我叫過來并希望能幫助作答。原因很簡單,因為其中大部分問題是他們在美國從未遇到,有些甚至是從未聽說過。而他們在課程中講述的很多實際籌款操作部分,也受到了學員們強烈質疑。

那次免費午餐創始人鄧飛也是學員之一,他當時甚至說,如果按照他們教的這些方法去籌款,我們早就死定了。幸好當時我可以用安利公益基金會籌款經驗來加以補救,否則后果還真是很難設想。

可是我們知道,印第安納大學籌款學院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籌款學院,在業界享有盛譽。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的EMP課程教學體系和學員構成,也一直被公認代表著中國公益教學領域最高水準之一??稍趺磿羞@樣的“矛盾”呢?

事實上,美方老師也傳授了很多專業有效的技巧,甚至包括具體到如何寫一封恰如其分的籌款信或者打一個感人至深的電話等等。但絕大部分學員的質疑也恰恰在此,這些早都是嘗試過無數次努力了??稍谥袊I款,如果沒有很清晰的回報和交換,寫再漂亮的籌款信,或者打再多的懇求電話,肯定都不會有什么效果。

關于籌款,大家似乎走進了一個互不理解的怪圈。

此“善款”非彼“善款”

無需諱言,無論是來自非公募基金會秘書長們,還是來自眾多草根公益組織的創始人們,籌款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國當下公益組織生存與發展的最直接的挑戰之一。

據中國慈善聯合會2016年11月29日發布的《中國慈善捐贈報告》顯示,中國公益慈善捐款總額1108億人民幣,這個數字比2014年增長了6.4%。如果單看這樣的數字,很難想象公益組織籌款會是一個瓶頸。然而如果我們對數據做進一步剖析,就會發現這一數字之中,仍然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比如在過往幾年中,來自企業的捐款一直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