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別因為節目火爆,就把人神化了
我不會盲目地展現自己對詩詞量的儲備,或者去顯示自己。主持人要到位而不越位。
責任編輯:劉悠翔 朱曉佳
2016年5月,董卿在《朗讀者》的策劃會上。
(本文首發于2017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我一定要停下來,哪怕這個停止顯得有點像急剎車,剎得人咣當一下,自己的腦門都磕個包出來,但也必須要停下來。
我不會盲目地展現自己對詩詞量的儲備,或者去顯示自己。主持人要到位而不越位。
我對蘇聯文藝情有獨鐘,托爾斯泰是我的摯愛。我是制作人,所以節目多多少少帶了我個人的審美或是價值觀在其中。
——董卿
跟董卿碰面是在北京東四環附近的一家后期制作公司內,她已經“灰頭土臉”地帶領著一幫導演、工作人員,為由她擔任制作人的新節目《朗讀者》開了一天審片會,并且沒有結束的跡象。因為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她暫時叫停了這番忙碌。
出現在南方周末記者面前的董卿一副學生模樣,黑框眼鏡、黑色牛仔褲,素顏,頭發也沒顧上打理,顯得有些凌亂。她手里攥著剛才會議上的記錄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瞧我,哪還有什么‘女神’的樣子。”
過去二十年,從東方衛視到中央電視臺,從《魅力12》《歡樂中國行》到青歌賽,直至主持了十三年“春晚”,董卿像她的其他央視前輩們一樣,踏入了“家喻戶曉”的行列。
誰也沒想到,2017年1月一檔原本冷門的知識類節目突然爆紅,并讓在節目中對古典詩詞、外國文學信手拈來的董卿,成了網友們口中的“真女神”。
她以詩歌送選手。送給一對父女的,是蘇聯詩人葉賽寧的《我記得》:“當時的我是何等的溫柔,我把花瓣灑在你的發間,當你離開,我的心不會變涼,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送給一位選手的盲人父親的,則是同為盲人的阿根廷文學巨匠博爾赫斯所說的:“上天給了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節目沒有提詞器,大段吟誦只能靠記憶。
博爾赫斯那句“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也被董卿作為卷首語,寫在了《朗讀者》的節目方案里?!独首x者》2017年2月18日在央視開播,每期邀請五六位嘉賓朗讀散文、詩、書信、歌詞……“朗讀者”中有明星、名人,也有學者、作家、醫生,還有“有故事”的普通人。
柳傳志以“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歷史了”為開篇,在節目中朗讀了他在兒子柳林婚禮現場的婚禮致辭。一對平凡夫妻,成都一個1200畝鮮花山谷的主人周小林、殷潔,在節目中朗讀了著名翻譯家朱生豪的情書。
第一期節目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96歲的翻譯家許淵沖。他是世界翻譯最高獎“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的獲得者,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諾獎”評委曾在給他的回信中稱他的翻譯是“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學的樣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