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復活孩子的好奇心

不管做什么事,僅有好奇是不夠的,但是沒有好奇是不行的。最高的層次是好奇,是有強大的求知動力,在智識的開拓中找到趣味和意義。好奇心強的人不少成了先驅者、開拓人,甚至成了錢學森之問里說的“大師”。

責任編輯:劉小磊

對孩子來說,好奇心出自天性。他們通過模仿和嘗試,擴大對世界的認知。長大過程中,有不少因素在打擊兒童的好奇心。(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不管做什么事,僅有好奇是不夠的,但是沒有好奇是不行的。最高的層次是好奇,是有強大的求知動力,在智識的開拓中找到趣味和意義。好奇心強的人不少成了先驅者、開拓人,甚至成了錢學森之問里說的“大師”。

不知大家注意過沒有,像劉姥姥進大觀園那樣處處感覺新鮮的人少了。這年頭聰明人多。更多的人,為了顯示見多識廣而閉塞視聽,再新鮮的東西擺他眼前他也不屑一顧。我們常聽到:“不過如此,我們上海的更好。”“這個咱早就知道了,不過如此嘛。”作家劉瑜曾稱,她到美國后拒絕這種自滿,拒絕接受好奇心的死亡,而是處處留心,后寫下《民主的細節》這本暢銷書。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新鮮,大部分人走過路過,視而不見。那些好奇心強的人,總是能更好地感悟世界,最終給其余的人當導游和導購。

教育與好奇心關系微妙。好奇心,兒童先天具備,后天遭到扼殺,但也可以后天呵護與培育。這是文迪·奧斯托洛夫(Wendy L. Ostroff)在《培育好奇》(Cultivating curiosity in K-12 classrooms:how to promote and sustain deep l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