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信有什么好看的?《見字如面》背后的故事
天天求仁求義,老惦記著教育百姓的,是當官的心思,天天求財求利,老害怕受苦受窮的,那是老百姓的想法。所以道不同不相為謀,您憑什么拿當官的路數,批評我一個平頭百姓呢?
責任編輯:朱曉佳 實習生 鄭韶儀
黃永玉邀請張國立、關正文到自己的“萬荷堂”中做客。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2日《南方周末》)
天天求仁求義,老惦記著教育百姓的,是當官的心思,天天求財求利,老害怕受苦受窮的,那是老百姓的想法。所以道不同不相為謀,您憑什么拿當官的路數,批評我一個平頭百姓呢?
——關正文譯、何冰朗讀版《報孫會宗書》
“你們這個節目讓我有一種很大的陌生感。”黃永玉開門見山地對導演關正文說。
黃永玉口中的節目是《見字如面》。2016年,關正文和他的團隊從上萬封信件中,挑出近百封信,由張國立、王耀慶、歸亞蕾、何冰、蔣勤勤、林更新、徐濤、張涵予等明星,通過聲音表演。每封信平均朗讀時長5—7分鐘,整集節目60分鐘,每周在視頻網站和黑龍江衛視播出,此外,每段朗讀還被做成“單曲”傳播。
演員王耀慶和張國立分別在節目中扮演黃永玉和曹禺,朗讀了兩封可以載入現代文學史的信——黃永玉寫給曹禺的“批評信”,以及曹禺的回信。
黃永玉給曹禺的信寫于1983年3月20日,信中,59歲的黃永玉對73歲的好友、兄長曹禺的批評直截了當。“我不喜歡你解放后的戲,一個也不喜歡。你心不在戲里,你失去偉大的靈通寶玉,你為勢位所誤……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藝術創作中,像晚上喝了濃茶,清醒于混沌之中……誰也不說不好,總說,高,好,這些稱頌雖迷惑不了你,但混亂了你,作踐了你。寫到這里,不禁讓我想起莎翁《馬克白》里的臺詞:醒來啊,馬克白,把沉睡趕走!”
4月2日,黃永玉收到了曹禺的回信,曹禺在信中連連稱驚奇,“你指責我近三十余年的創作,泥溷在不情愿的藝術創作中,這句話射中了我的要害……我現在正在寫一個劇本,它還泥陷于幾十年的爛坑里,寫得太實也陳腐,仿佛只知沿著老道跋涉,不知回頭是岸……”曹禺后來還鄭重其事地將黃永玉的信裱起來掛在家中。
2016年12月29日,《見字如面》第一期,視頻網站點擊量2000萬次。黃永玉也看到了,他主動邀請關正文和張國立來家中做客。
“這事你還要記仇?”
見面那天,關正文、張國立和黃永玉,從下午三點多一直聊到晚上八九點。黃永玉家里有十幾條狗,好多只貓,他端著點心,靠在沙發上吃,三四只貓都跑到他身上來,搶盤里的點心,黃永玉也不在意。
給曹禺的那封信,起初真在抽屜里擱了好幾天,后來黃永玉覺得,不管了,就送出去吧。寄出后,他對好友、著名戲劇家吳祖光說了此事,吳祖光:“你這回完了,曹禺再也不會理你”。沒想到,曹禺回了信,而且如此誠懇,一來一往兩封信由此變成一段佳話,后來,這兩封信被全文刊發在了《收獲》雜志上。
&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