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理需要怎樣的“善意”

在說理中,看法不同的雙方之間相互糾正論辯中的錯誤,兩種不同的糾錯態度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一種造成產生對抗并終止對話,而另一種則能有助于溝通并形成共識。

責任編輯:蔡軍劍 戴志勇 實習生 楊卓睿

說理的目的是形成共識而不是制造對抗。(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2日《南方周末》)

善意提醒偏誤者,而不是苛責和攻擊他;因為說理的目的是形成共識,而不是制造對抗

在說理辯論過程中,如果人們發現一個論證有謬誤(經常被籠統地稱為“邏輯謬誤”),就會對謬誤(或謬誤者)有這樣兩種可能的想法:第一,認為謬誤是存心欺騙(狡猾),第二,認為謬誤是頭腦不清(愚蠢)。確實,這兩種情況都是存在的。欺騙經常是第一種情況,而蠻不講理或胡說八道還自以為有理則是第二種情況。

心理學的認知偏誤研究讓我們看到,人即使沒有意圖對他人進行欺騙和洗腦,也不是頭腦糊涂、愚昧無知,也仍然還是會在說理中有所謬誤。這時候,說理中有“邏輯謬誤”,既不是因為故意扭曲邏輯,也不是因為沒有邏輯,而是聽從了一種與論證邏輯不同的捷思-偏誤(heuristic bi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