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城市鄉村,一樣追夢
美霞和麗霞是一對雙胞胎姐妹,生長在蘭考縣的一個鄉村。
責任編輯:李楠 馮飛
d2015年8月從沒拍過藝術照的美霞借了一件紅色禮服和妹妹麗霞在郊外拍了合影。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2日《南方周末》)
美霞和麗霞是一對雙胞胎姐妹,生長在蘭考縣的一個鄉村。15歲那年,姐姐美霞因為一場意外疾病喪失了報考高中的時機,從此姐妹倆開始了不同的人生。
美霞在鄉村成家,通過縣城招教成了鄉村小學的一名教師,她對這份工作兢兢業業,卻依然無法改變鄉村教育的現狀。而麗霞則走出了鄉村,讀了大學。畢業后,她辭去老家的“鐵飯碗”去深圳打工,成長為一個公益人。
姐妹倆從鄉村走來,充滿對命運的不服和抗爭,不服輸的性格、在旁人看來的“偏執”成就了她們的追夢之路。無論在鄉村或城市,她倆都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人生之路。
2013年7月美霞在繁星戲劇村小劇場演出的間隙,看著其他女工的表演,想到的是自己,不禁眼含熱淚。
姐姐美霞:擦星星的鄉村教師
2013年,上高一的兒子突然鐵了心不想讀書,這對于美霞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無論作為母親,還是作為老師,她都深深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挫敗感。
當時的美霞在申請“鄉村點燈人”計劃中寫下了對教師工作的思考和困惑:“我是河南省偏遠農村的一名鄉村教師。在農村小學打拼了一二十年,隨著工作經歷的不斷增長,不僅沒積累到多少成功的經驗,反而對學校教育的認識越來越迷茫。鄉村學校教師社會地位低,尤其是小學教師,幾乎沒有什么成就感。多年來鄉村教育水平幾乎停滯不前,老師們人人三尺講臺,幾支粉筆打天下。就靠著課本的三十多篇課文,教書育人,很多教師出現職業倦怠。我雖然是兢兢業業地工作,也越來越找不到方向了。鄉村學校的學生們因受打工潮的影響,一部分成了留守兒童,一部分成了流動兒童,一部分到私立學校住宿就讀。學校生源是越來越少,逐年下降。而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專業教師十分短缺,教師編制不足,人力資源十分匱乏。一名鄉村教師往往身兼幾職,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2015年,美霞申請去蘭考縣最偏遠的一個學校程莊小學當老師,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騎電動車往返40公里的路程。這是一所學生一百多人的小學,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而四年級的一個班只有9名學生。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2016年縣里教育局派來兩位年輕的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