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的非官方試驗
不要擔心孩子知道什么是性行為。性教育從業者不主張對孩子撒謊。
責任編輯:呂宗恕
雖然性教育課程在各地中小學生課堂里尚未廣泛普及,但學生對性知識的需求并沒有減少。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性教育的非官方試驗 拿走恐慌,它就是普通的事》)
家長把性視為洪水猛獸,遮遮掩掩,才失去了理智應對的方法。
不要擔心孩子知道什么是性行為。
性教育從業者不主張對孩子撒謊。
因為有部分家長覺得畫面太露骨,校方決定緊急收回那套尚未真正走入小學生課堂的性健康教育讀本。一系列原本可以教授下去的性教育課程,在杭州就此戛然而止。
不過,在廣州、無錫等地,一些并不知名的公益組織早已開始嘗試推廣義務教育階段的性教育活動及相關課程,希望以此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最大程度減少不必要的侵害。
“媽媽,什么是黃色信息?”
“孩子看書看到黃色信息,我要如何跟他解釋?”
“您怎么看待黃色的信息?”
“黃色信息為什么是不健康的?”
……
作為性教育教師,胡佳威在他創建的微信群里,每天都會接到來自各地媽媽們關于性教育的咨詢。“6歲男孩子喜歡撓女性的腳心,還喜歡聞腳,他是不是心理有問題?”“孩子翻出了避孕套,問我是什么,我該怎么回答?”
大多數時候,胡佳威會先問父母自己是怎么看這一問題的,并且一路追問下去,“您覺得什么是不健康的?”“我也無從解釋。”網絡那一端的媽媽不知如何回答。“請您一定要抽時間好好想想,依據您的價值觀我再教您怎么做。”“就像是吃了臟東西一樣,不舒服。”媽媽做出了自己的解釋,此時才開始進入正題,胡佳威建議這位媽媽不要擔心孩子會因為知道什么是性行為。他不主張對孩子撒謊,他更希望大家“大膽談談性”。
從2013年4月的學生志愿者團體開始,胡佳威踏入兒童性教育領域已近4年。他創立的不羞學堂以視頻教學方式幫助全國各地老師、社工、志愿者學會如何給孩子進行性教育。幾年來,不羞學堂為37個大學生支教團隊提供兒童性教育公益培訓服務,并在全國73所小學幼兒園以及8個社區內開展兒童性教育課程。
社會工作學系畢業的蘇艷雯也曾遇上類似求助,只是這些求助信息來自特殊孩子家長。她所在的機構名為“愛成長綜合性教育課堂”(以下簡稱“愛成長”),是2009年成立的中國首個非營利綜合性教育項目。
這一項目是全國唯一不僅面向普通人士,而且面向特殊人士提供綜合性教育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