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老齡化,應制定國家長期照護戰略
長期照護是以失能失智者為對象、以資金保障支持其服務保障的一整套綜合性社會政策體系,必須獨立于健康老人的養老體系。
責任編輯:戴志勇
按照聯合國定義,中國在2001年進入老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達到7%,將在2025年和2040年進入高齡社會和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達到14%和21%,中國人口老化速度全球第一。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制定國家長期照護戰略的六個建議》)
長期照護是以失能失智者為對象、以資金保障支持其服務保障的一整套綜合性社會政策體系,必須獨立于健康老人的養老體系。
在中國人口快速老化和高齡化、失能失智人口快速發生、照護需求快速增長和家庭結構變遷的現實下,失能失智風險已經成為國家風險,“十三五”時期,將設置獨立的長期照護政策規劃提上國家戰略高度,排入重大議程,全力推進國家長照政策的基礎建設,已經刻不容緩。
六七千萬人需要長期照護
按照聯合國定義,中國在2001年進入老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達到7%,將在2025年和2040年進入高齡社會和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達到14%和21%,中國人口老化速度全球第一。
快速老化對中國社會最直接也最不可逆的影響,是老年失能失智人口的發生率驟增。目前,中國失能老年人口達4000萬人,到2030年和2050年,將分別增長到6168萬和9750萬人。而當下失能的4000萬人尚未加入800萬到1000萬罹患老年癡呆癥的失智人口、需要連續照護6個月以上的殘障者和慢性精神病人。
算總賬,中國的長照需求人口現已高達6000萬至7000萬人。這相當于兩個加拿大2012年的人口,是北歐五國2012年總人口的2.32-2.7倍。再算上照料這些人口的家庭成員,至少涉及2億多人。
而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30年來,家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