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造假怎么破
收視率造假有多普遍?是多大的一種惡?該打擊嗎?
責任編輯:陳愷辰
收視率造假的根源在于利益驅動,在足夠的利益驅使下,再嚴格、精密的調查統計方式也擋不住造假的步伐。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9日《南方周末》)
2017年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文藝界小組發言中,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張國立痛陳,近年來出現的收視率作假現象,“把大家一起趕上了黑道”。張國立認為,目前中國僅有一家收視率監督監控平臺,對一些人來說“就方便了”,給收視率購買和作假打開了方便之門。他舉例稱,曾出現導演購買收視率被騙,最終作品在省級衛視頻道上線三天后就被下線的“業內大笑話”。那么,收視率造假有多普遍?是多大的一種惡?該打擊嗎?
正方:
收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