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流亡中的前領導人
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流亡,都不僅僅是有家不能回那么簡單,在它的背后,國內政治的纏斗和國際政治的角力,影影綽綽,忽隱忽現。
責任編輯:聶寒非
目前,托萊多滯留美國不歸,秘魯政府開出了10萬索爾(約合人民幣20萬元)的懸賞,搜集有關托萊多藏身之地的信息,并上報國際刑警組織,將托萊多列在了紅色通緝令名單之上。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9日《南方周末》)
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流亡,都不僅僅是有家不能回那么簡單,在它的背后,國內政治的纏斗和國際政治的角力,影影綽綽,忽隱忽現。
自2014年開始的巴西反腐敗風暴,近期已經延燒到周邊國家,釀成席卷南美大陸的政治危機,各國政要無不人心惶惶。繼201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阿根廷前情報局長古斯塔沃·阿里瓦斯、巴拿馬前總統馬丁內利之后,秘魯前總統托萊多是最新涉案的一位。
目前,托萊多滯留美國不歸,秘魯政府開出了10萬索爾(約合人民幣20萬元)的懸賞,搜集有關托萊多藏身之地的信息,并上報國際刑警組織,將托萊多列在了通緝令名單之上。無疑,現年70歲的托萊多已經走上了流亡之路。
而對很多政治人物來說,流亡的經歷其實并不罕見。二戰時,戴高樂就曾經流亡倫敦,領導法國抵抗運動。伊朗巴列維國王在1979年被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后,曾經流亡埃及。泰國前總理他信在2006年被政變推翻后流亡阿聯酋的迪拜。突尼斯前總統本·阿里被“阿拉伯之春”推翻后流亡沙特。如果說這些流亡有相當的悲壯或不得已的成分的話,那么因為涉嫌貪腐畏懼制裁而滯留他國不歸,則是流亡之中最為不堪的一種情形。而托萊多甚至不是秘魯唯一有過流亡經歷的總統,該國的政治生態由此可見一斑。
顯然,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流亡,都不僅僅是有家不能回那么簡單,在它的背后,國內政治的纏斗和國際政治的角力,影影綽綽,忽隱忽現。
托萊多
卷入巴西史上最大腐敗案
他被認為是一個有國際人脈,與多國政客、投資者關系密切的政治家,誰也沒想到,他利用這種關系首先充實了自己的腰包。
不知道托萊多2014年3月在干什么,不過3年后的今天,他一定對這個時間刻骨銘心,因為他今天的命運,在那個時間段就注定了。
2014年3月,巴西媒體曝光了巴西石油公司的系列丑聞:高層集體腐敗,在工程外包中虛抬報價,收受賄賂;政界人士向該公司推薦承包商從中收取好處費;有執政聯盟內的大黨參與其中,以收受賄賂的方式為本黨秘密籌措政治資金。此案涉案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被稱作“巴西史上最大腐敗案”。巴西司法機關因此展開了名為“洗車行動”的調查,陸續有上百名企業家、政治家被羈押,總統羅塞夫因為曾經擔任巴西石油公司董事會主席,被認為應該承擔失察的責任,以此為導火索,羅塞夫最終被彈劾下臺。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巴西奧德布雷希特建筑公司的賄賂丑聞被揭發出來。奧德布雷希特建筑公司是拉美最大的建筑企業,該集團在全球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