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特色小鎮如果沒有特色產業,發展不起來
一個真正的特色小鎮,它從規劃到建設,到運營,到基本的功能完備,這最起碼得用20年時間。
責任編輯:馮禹丁
浙江余杭夢想小鎮的發展離不開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和海歸系所提供的技術、資源和資金。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特色小鎮的門檻其實很高” 訪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
特色小鎮所需要的創新,所對應的時空條件,都跟以前迥然不同,它需要創新要素的集合,創新的難度、強度是以往所有的開發所沒有的。
一個真正的特色小鎮,它從規劃到建設,到運營,到基本的功能完備,這最起碼得用20年時間。
特色小鎮建設,在神州大地已形成一股熱潮。究竟特色小鎮的建設門檻有多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發達國家的經驗有哪些?政府在其中的角色是什么?
帶著這些問題,南方周末記者近日專訪了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
特色小鎮的門檻
南方周末:去年以來,多個省市提出特色小鎮的建設目標,比如要3年建100個甚至更多,在你看來是否可行?
馮奎:建設特色小鎮所需要的條件,遠遠超過了一般綜合體的開發,超過了房地產的開發,超過了一般人說的園區項目的開發。第一,它需要多種要素的綜合。第二,特色小鎮需要一個相對比較優越的交通環境,但它往往不在大都市的中心區,那么它周邊的環境并不具備很多資源可以支持它。舉個例子,都市區的“爛尾樓”,總會有人來接盤,無非價格問題。但是如果換成特色小鎮,一看它在那半死不活,連救都沒有人救它。
目前全國的建制鎮就有兩萬多個,各類的園區上萬個,各類的創新綜合體數以千計,大家都是發展的空間平臺,在這種情況下橫空出世一些特色小鎮,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產業、特色的產品,很容易很快就“秋風掃落葉”。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它的這種創新的品質要求很高、很綜合,要求在很小的空間上,把資源堆積起來。而這些往往都是這個特色小鎮所缺少的,所以特色小鎮的門檻,其實要求很高。
南方周末:特色小鎮的建設門檻,具體有哪些呢?
馮奎:很多人只是看到表象,誤以為特色小鎮的門檻很低。因為有些人誤認為只是在開發一平方公里、三平方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