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給他5000畝地,不如給拉一條千兆光纖
浙江從上世紀80年代就一直探索“螺螄殼里做道場”的“小產業、大市場”模式,特色小鎮在浙江風生水起并非偶然。
責任編輯:馮禹丁
基金小鎮經過“三改一拆”,變成了小橋流水、紅磚黛瓦的幽靜園區。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浙江:做小鎮算“大”賬》)
編者按:2016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發布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之后,山東、江蘇、貴州、內蒙古等省份紛紛公布了大手筆培育建設特色小鎮的目標和相關政策。
特色小鎮到底是什么,它的玄妙在哪里,各地正在如何搞特色小鎮?南方周末記者分赴特色小鎮早已風生水起的浙江,和正在摸索學習如何建特色小鎮的江西,記錄發生在那里的故事。
我們發現,浙江的特色小鎮并非通常理解的建制鎮,而且并不容易復制。在后發地區,地方政府與企業對于如何做特色小鎮,也都有著各自的盤算和思路。
浙江從上世紀80年代就一直探索“螺螄殼里做道場”的“小產業、大市場”模式,特色小鎮在浙江風生水起并非偶然。
小鎮的建設要解決幾個問題,第一錢從哪里來;第二人從哪里來;第三市場從哪里來。
“基金公司過去了能在當地募集到資金嗎”“我有10個億的資金,你有好的項目讓我投嗎”“我的公司注冊到你那里了,我能找到財經高手嗎”“當地有專業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為我所用嗎”……
吳青松一臉嚴肅地連發四問,“如果這四個問題想不明白,那你就不要做基金小鎮。”
坐在對面的考察團團長像個面試的考生,紅著臉誠懇地回答:“我也講實話,您說的這四點,我們可能一個也沒有想好。”
“那就最好別開工。”吳青松手不離煙,說話也不客氣,“很多地方學我們做基金小鎮,但很少能做成。”
這是2017年2月28日上午,南方周末記者在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管委會辦公室見到的一幕。
幾天前,這位來自西部某省的團長,帶著當地的財政部門、金融部門和基金公司,坐了幾個小時的飛機來到杭州,向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學習取經。
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是浙江省首批37個特色小鎮之一,位于杭州上城區。2016年6月,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對首批37個特色小鎮組織年度考核結果出爐,7個“優秀”小鎮中,有3個位于杭州——余杭夢想小鎮、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和西湖云棲小鎮。
浙江省政府于2015年4月出臺《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8號文件),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浙江時,對特色小鎮給予充分肯定。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發布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3個月后,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山東、江蘇等省也都公布了三五年內培育建設100個特色小鎮的目標。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每天都要接待幾撥全國各地的考察學習團。作為小鎮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小鎮發展報告的撰稿人之一,說話直率的吳青松承擔了不少接待任務。
不僅是基金小鎮,南方周末記者在杭州采訪期間看到,夢想小鎮、云棲小鎮、以及良渚文化村里的夢棲小鎮,也都訪客、考察團云集。特色小鎮的負責人們周末都忙著趕場子一般,給前來拜訪的各地政府講課。
“聚而合”的小小鎮
面積雖不大,但杭州的特色小鎮土地上所集聚的資本和資源卻是巨量的。
在住建部2016年公布的首批127個特色小鎮名單中,上述浙江省首批“優秀”特色小鎮——基金小鎮、夢想小鎮、云棲小鎮均不在名單之列,杭州市入選的只有名氣遠不如上述三鎮的桐廬縣分水鎮。
“我們本也打算申請,但后來發現住建部的那個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