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神許愿,怎么變成了“買買買”?
如今,在這個買買買的時代,人們在生活當中已經習慣于用錢“買”愿望,這跟信仰已經是八竿子打不著了。
責任編輯:楊昊
意大利羅馬“許愿池”——特雷維噴泉。
在這個買買買的時代,人們常把實現愿望和錢聯系在一起。
其實,歷史上人們把硬幣作為祈福的道具,并非是因為它的金錢屬性。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買”愿望與信仰差了多遠。
羅馬,除了是意大利的首都,是歷史古城,更是一個浪漫的地方.它給眾多愛情劇中經久不衰的橋段提供了靈感。
比如在電視劇《沖上云霄》中,吳鎮宇和陳慧珊在羅馬多番偶遇后,成了一對陌生的戀人。他們彼此間有一個約定,如果有緣一定會再次相遇。分別后,吳鎮宇在特萊維噴泉(Trevi Fountain)前拋下了一枚硬幣,許下了他的愿望。
現實生活中,在景區逢水必拋硬幣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歷來,人們祈福許愿都有一套習俗,香爐焚香、跪拜念佛等都是向神祈福。那么,向水中拋硬幣有什么依據嗎?
硬幣遇上水會產生什么“化學反應”?
類似的橋段最早出現在電影《羅馬之戀(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里。這部電影風靡全球后,不僅使特萊維噴泉成為羅馬著名的“許愿泉”,并且給向噴泉拋硬幣許愿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傳說有硬幣的花式拋法:右手的硬幣越過左肩,或是左手的越過右肩往后面的許愿池里拋;有許了愿能重回羅馬的說法,或是拋三枚許三個愿望:一枚此生會再回羅馬,兩枚會遇到新的愛情,三枚則會和約定的人結婚,稱“三部曲”。
但維基百科上卻未提到“三部曲”,拋法就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