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監管,來自消費者自身
又到3.15,打假是主題。本文標題一出,怕是有讀者立即有意見。監管要靠我們自己?那么,要購物平臺干嘛,要行業協會干嘛,要媒體干嘛,要監管部門干嘛?
2017年3月10日,河北省棗強縣食品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檢查在售商品。
又到3.15,打假是主題。本文標題一出,怕是有讀者立即有意見。監管要靠我們自己?那么,要購物平臺干嘛,要行業協會干嘛,要媒體干嘛,要監管部門干嘛?
恰恰相反,我們要說的正是針對這樣一種觀點:假貨年年打,線下蔓延到線上,有泛濫成災之趨勢,怎么會如此呢,蓋因購物平臺的投訴部門以及政府的監管部門人手、精力以及賦予的權力不夠,最好賦予平臺和監管部門更多權力,讓他們雇傭更多人,嚴密監控所有商品的生產。
要指出的是,在假貨問題上,把責任全部拋給平臺方和政府,不切實際。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