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動自己的奶酪” —— 司法改革這四年

“有些領導確實是科班出身,當了領導就沒有精力辦案了?,F在院領導進了員額就必須得辦案,你不會辦案就不要進。如果你沒有精力辦案、辦不了案,就不要占著那個名額?!?/blockquote>

責任編輯:劉斌

2015年2月2日,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開始受理案件,群眾在等候接待。第一巡回法庭設在深圳,巡回區為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新華社/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有些領導確實是科班出身,當了領導就沒有精力辦案了?,F在院領導進了員額就必須得辦案,你不會辦案就不要進。如果你沒有精力辦案、辦不了案,就不要占著那個名額。”

“設巡回法庭,掛個牌子可能不難。但是怎么有效運行并不容易。”一位參與司法改革設計的人士透露,“它的復雜性和關鍵點可能不在制度設立的本身,而是在具體運行的過程中。”

“做增量容易,動存量就不容易,但是看準了就必須得改,堅持頂層設計,堅持改革的方向和原則不動搖,這些工作都是誰來做呢,就是靠中央政法委來統籌協調。”

2017年3月12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聽取“兩高”工作報告。

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做完工作報告時,有在場人士統計出:整個報告共有53處提到“改革”。這位人士覺得,“反映出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正在不斷深化”。

改革不只發生在法院系統,更是過去四年多來,整個中國司法系統最鮮明的關鍵詞。自中共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之后,中國司法體制改革開始加速。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央政法委主抓司法體制改革的統籌協調和具體落實。根據中央政法委的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確定的129項司法體制改革任務中,107項已出臺改革意見,5項正完善配套方案,17項正研究制定改革方案。

在2017年1月舉行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提出,今年是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決戰之年,已進入用立法固化改革成果的階段,“中央關于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試點是成功的,實際效果是好的”。

“頂著法官的頭銜不辦案,是不合適的”

本輪司法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司法責任制,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

從含義上看,司法責任制就是“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全國人大代表、華僑大學地方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戴仲川自己就投身到了此次司改過程中,據《人民日報》報道,戴仲川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說,“推行員額制是實現責任制的必經之路。”

員額制注定是本輪改革中,最關鍵、推行也最困難的一項制度,按照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的話是:“敢于動自己的奶酪。”

有人算了一筆賬,2014年全國辦了大概1500萬個案子,全國當年有19.88萬個法官,平均下來每個法官一年才辦七十多個案子,從數量上看并不多。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大多數案件還是集中在少數法官頭上,許多有法官頭銜的院長庭長、行政干部等人員并不具體辦案。

一些法官和檢察官并不在一線辦案,比如說有的是領導干部,他們的管理事務纏身,無暇辦案。華東某省一個基層法院院長曾經透露,一年365天,他要參加260多個會議。

“還有的人過去是優秀的法官,但是當了官之后就不辦案了。一般是底下人來辦案,他來批案子,開庭也是底下人來弄,最后一個裁判文書他來簽。”上述法院系統的人士說。

此外,在中國法檢系統中,還存在原本是一線辦案人員,由于本身其他能力較好,如筆頭好,協調能力強,而被安排到法院、檢察院的綜合部門工作,這些人依然是法官或檢察官。上述法院系統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些法院比如說辦公室、行政處、圖書室都有很多法官。這些法官頂著法官的頭銜不辦案,這樣是不合適的。”

“為什么要進行員額制改革呢?就是要把最專業、最優秀的辦案人員選拔到真正的法官和檢察官的隊伍中來。”一位政法系統的官員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有些領導確實是科班出身,當了領導就沒有精力辦案了?,F在院領導進了員額就必須得辦案,你不會辦案就不要進。如果你沒有精力辦案、辦不了案,就不要占著那個名額。”

據《人民日報》報道,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許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