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口頭環保派” 綠漂離你很近

“與政府的關聯關系越緊密的企業,如補貼、專項等,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越容易出問題?!?/blockquote>

責任編輯:何海寧

(農鍵/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16日《南方周末》“3·15專題”,原標題為《【3·15】衣食住行,漂綠離你很近“口頭環保派”的營銷之道 衣食住行,漂綠離你很近 》)

“與政府的關聯關系越緊密的企業,如補貼、專項等,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越容易出問題?!?/p>

“綠色信貸、債券都依賴于環境信息公開。投資人也很慌?!?/p>

“國際上包括香港的ESG環境、社會和管治報告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披露環境信息,內地還沒有要求?!?/p>

擰開一瓶礦泉水、往鍋里撒入糖和鹽、吞下一顆藥丸或是給愛人手寫一封情書——這些時候,你可曾想過,生活用品的制造商和你討厭的空氣污染、黑臭河塘有何關系?

坐著電動汽車、開著節能燈、刷著環保油漆——你又是否堅信自己在為環保做貢獻?

很難想象,一些生活用品的知名品牌、制造商甚至自帶環保光環的企業,它們的網站、社會責任報告里充斥著環保理念和故事,企業卻屢屢被環保組織舉報、政府通報。

宣稱環保卻言行不一,它們都是這個渴綠時代的漂綠者。

不同于單純的環境污染事件,漂綠是一種虛假的綠色營銷。2009年,南方周末首次將舶來詞“Green Wash”引入國內,至今發布了八期榜單。2017年,南方周末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期間發布2016年度漂綠榜,不同于往年的石化、水泥等重工業,本期榜單聚焦與你我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企業。

漂綠竟離生活如此之近。

政府通報加嚴

經過近一個月的公開資料整理與采訪,20個企業入榜。

看到榜單后,昆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和環境政策碩士項目主任張俊杰的第一反應是“跟自己理解的有點不一樣”:“我理解的漂綠是偽君子、口頭環保派,但是不觸及法律底線?!?/p>

張俊杰曾在美國教授環境經濟學,在他的印象中,西方的漂綠基本建立在環境普遍守法的基礎上。而南方周末的漂綠榜單上,一眼看去大都是違法企業被政府通報?!斑@更像是環境違法榜單,可以說是中國特色的漂綠榜?!?/p>

1990年代,綠色營銷在西方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