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小說讓美國小伙戒掉毒癮
只要前幾頁常提到“臉”,就知道是東方人寫的。推動這些小說發展的情節,常常就是誰不給誰面子。
責任編輯:朱曉佳 實習生 鄭韶儀
許多國外讀者,先接觸到《盤龍》的漫畫,才開始閱讀小說原著。有趣的是,漫畫《盤龍》的官方譯名是“CrouchingDragon”,而國外翻譯組通用的譯名是“CoilingDragon”。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16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愿‘道’與你同在 中國網絡文學闖入英文世界”》)
只要前幾頁常提到“臉”,就知道是東方人寫的。推動這些小說發展的情節,常常就是誰不給誰面子。
當日韓漫畫和輕小說培育出的英語讀者,對這類故事的套路感到厭倦時,他們便順理成章地將目光轉向新生的中國網絡小說。
因為中國特殊的出版歷史,網絡文學吞下了印刷文學沒吃到的最大一塊商業蛋糕——類型小說,再加上先進媒介蘊藏的巨大能量,長成了現在這樣的世界奇觀。
美國小伙凱文·卡扎德讀了半年中國網絡小說后,成功地戒掉了毒癮。
2014年,卡扎德失戀了,他心情苦悶,不愿出外見人,整日窩在家里,用毒品自我麻醉。一段時間后,他的胸口開始劇痛。去醫院做了幾次掃描,結果都是“沒有異常”,卡扎德卻不放心,總覺得死亡的陰影籠罩著自己。
卡扎德喜歡讀漫畫。有天他正在網上讀漫畫,網站聊天室的對話框忽然不停地閃起來??ㄔ虏⒉唤洺⑴c聊天,但這回的討論似乎異常熱烈??ㄔ陆K于耐不住性子進群圍觀,漫友們一窩蜂激動地勸他:“讀過CD沒?”“你一定得讀CD!”卡扎德一臉懵圈:“CD是什么鬼?”
“CD”是中國玄幻小說《盤龍》(Coiling Dragon)的英文縮寫,2014年,《盤龍》被美國網友“任我行”自發翻譯成英文,在網上連載,令許多英語讀者大開眼界。
“我們西方文化有哈利·波特和各種優質小說,我長這么大,什么樣的小說沒讀過?”自詡閱歷豐富,卡扎德隨意點開小說鏈接,結果“徹底陷進去了”。一整天,他不吃不喝,一連讀了五六部(《盤龍》共二十一部),相當于中文一百多萬字。
2015年初,正是中國網絡小說在英語世界翻譯熱潮的開端,許多大部頭小說的翻譯才剛剛開始。一部小說譯者,每天甚至每周才能更新幾千字的內容,根本無法滿足卡扎德的胃口??ㄔ潞芸煺业睫k法:他多方尋覓,找到了三個翻譯網站,同時追更15部中國網絡小說,就像“美國大媽追肥皂劇”。
半年后,因為沉迷中國網絡小說,卡扎德徹底戒掉了可卡因。“過去我回家后只想著吸毒,現在我回家后滿腦子想的都是中國小說,它們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但至少不會傷害身體。”卡扎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像卡扎德這樣“滿腦子想著中國小說的”的國外讀者越來越多。2017年3月,南方周末記者委托全美排名第三的網文翻譯網站沃拉雷小說網站主艾菲爾(etvolare)在站內發布采訪征集令。“6個小時之內收到上百封郵件。”艾菲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這些讀者來自亞非歐美的18個不同國家,大部分是大學生,此外,多是軟件開發等理工科職業的從業者。
“我要成為 玄幻小說中的人物”
大概兩年前,《盤龍》的作者、著名網絡小說家“我吃西紅柿”聽說了卡扎德的故事。“當時我目瞪口呆。”“我吃西紅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也有好些讀者說,看了小說對生活有了新的認知,還有努力奮斗成就一番事業的,我覺得是不是在忽悠我啊。”
接觸到中國網絡小說后,卡扎德一度也被小說《逆天邪神》中的主人公云澈吸引,覺得他“很酷”。“他每到一個世界、一個新的城市,都會占有那里最好的女人。我是一個美國人,這在我們這兒是不現實的。”卡扎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當我發現小說里所有人物的生活方式都不現實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作者不太成熟,作者在生活中肯定不像他的小說主人公,遍地風流又戰無不勝。”
相比之下,卡扎德還是更喜歡《盤龍》的主人公林雷——他在找到靈魂伴侶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