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為人工合成技術帶來新進展

科學家計劃在今年年底完成釀酒酵母的全部16條染色體的合成工作,并創造出第一個人工合成真核生命,而這只是合成生命時代的開始。

責任編輯:朱力遠

元英進教授(中)與團隊成員吳毅(左)、謝澤雄在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實驗室內交流。吳毅和謝澤雄是元英進團隊于2017年3月10日在同期《科學》雜志發表的兩篇研究長文的第一作者。(新華社/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16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從原核到真核:人工合成生命進階了》)

繼2014年合成第一條釀酒酵母染色體后,科學家再次人工合成5條釀酒酵母染色體,其中4條由中國科學家領導完成??茖W家計劃在今年年底完成釀酒酵母的全部16條染色體的合成工作,并創造出第一個人工合成真核生命,而這只是合成生命時代的開始。

2017年3月10日,美國《科學》雜志以封面故事形式發表7篇關于釀酒酵母基因組合成計劃(Sc2.0)的研究論文,宣布再次人工合成5條釀酒酵母染色體。在這一重大進展中,中國科學家扮演了重要角色,合成了其中的4條染色體。Sc2.0國際委員會計劃在今年年底,完成釀酒酵母全部16條染色體的人工合成,并創造出第一個人工合成真核生命。

一個大型國際項目

2010年5月,美國著名科學家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團隊在《科學》雜志發表論文,宣布人工合成絲狀支原體基因組,并將該合成基因組移植到山羊支原體細胞中,創造了第一個人工合成原核生命,從而開啟了合成生命時代的大門,在國際上引起極大的轟動和震撼。

文特爾博士也被譽為“合成生命”之父,他隨后在其撰寫的《生命的未來——從雙螺旋到合成生命》一書說,“合成生命”是指完全由人工合成的DNA染色體控制的細胞所形成的生命。文特爾團隊之所以選擇絲狀支原體,是因為該生物是一個結構簡單的單細胞微生物,基因組全長僅為110萬個堿基對,只有酵母的1/11,人類的1/2700。但即使如此簡單的單細胞人工合成生命,要完全人工合成也并非易事,文特爾團隊的二十多位科學家歷時10年,耗資約4000萬美元才得以成功。

2007年,當文特爾團隊正在緊張開展支原體基因組合成之時,當時仍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作的美國科學院院士杰夫·伯克(Jef Boeke)及同事萌生了人工合成釀酒酵母染色體的想法,并于2011年完成釀酒酵母9號染色體短臂的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