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學有“保研”“考研”熱?
年輕是一種資本,挑戰也好,嘗試也罷,要趁年輕。
責任編輯:朱又可
2016年12月24日,遼寧鐵嶺市考生結束上午的考試走出考場。
遼寧大學本學期有一門課,是針對國際政治專業大三學生的專業課,有4個學分。開學不久,有一個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到教室來點名,然后強調大三第二個學期對同學們的重要性,尤其對所謂“保研”或“考研”而言。
這幾天,我經常當面或通過微信跟大三學生們聊保研或考研的問題。根據他們的說法,保研是按照從大一第一個學期到大三第二個學期的成績總和而被敲定的,能夠被保送到復旦、人大等只有那么幾個人,我從他們的狀態和情緒不難察覺:保研的競爭相當激烈。
不過,使我最感到驚訝的還不是保研的競爭激烈程度,而是考研的人數之眾。我沒統計過,但憑我跟同學們交流的感覺,除了能保研的學生之外,好像至少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正在試圖或已經決定考研,而現階段已經明確把畢業之后的目標設定為出國留學(這畢竟需要一定的家庭經濟條件的,不完全由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