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再返三四線城市
開發商規模越大,消耗越多,就必須吃更多的地才能維持生命。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邢佳慧 沈欣悅 孫一平
吉林松花江畔的江景房。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數年前,房企曾經在三四線城市一度陷入高庫存窘境,于是紛紛返回一二線城市。如今,他們又卷土重來。
開發商規模越大,消耗越多,就必須吃更多的地才能維持生命。面對有限的一二線土地資源,為了維持規模不斷增長,房企們不得不四處爭奪土地。
“開心過、生氣過;大笑過、哭泣過。多年陰霾悄然過去,而今依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常州市房地產研究中心近日發布喜訊稱,正努力躋身千億房企的雅居樂和新城地產最近在常州拿地了。
常州是一個位于江蘇省的三線城市,2008年后,全國性大型房企爭相轉戰三四線城市,大量外來房企涌入常州。常州過去因開發面積過大,庫存高企。如今,常州的去化周期已進一步縮短為6.67個月,市場基本面已然向賣方市場過渡。
各大房企重返三四線城市拿地的新聞不斷出現。幾天前,西鄰常州的無錫市出讓4宗地塊,其中一塊吸引了19家房企參與競拍,刷新了無錫單幅地塊報名數量紀錄。最終該地塊被恒大以18.6億元競得,樓面價11686.9元/平方米,溢價率95.79%。
除了長三角,恒大也在珠三角廣撒網、找土地。上個月,恒大集團珠三角公司在報紙整版刊登珠三角優質土地求購信息,并且公布了珠三角公司八個投資部近30個領導和員工的姓名及聯系方式。
與恒大相似,碧桂園的拿地特點也是“一二三四五線火力全開”。碧桂園2016年中報顯示,碧桂園在國內共有1.17億平方米的可銷售面積,其中52%瞄準一二線市場,另還有48%深耕三四線市場。
此外,華夏幸福、綠城、綠地等千億房企也在通過特色小鎮等模式進入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