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我還有更多“名利”要追逐 一個京劇女老生的自我塑造

“我覺得追逐名利這件事情是人性。如果真的可以摒棄名利,要么是大成就,要么是修煉成功。它不在正常的人性范疇內?!?/blockquote>

責任編輯:朱曉佳 實習生 鄭韶儀

小時候的王珮瑜未必對京劇有多大興趣。真正喜歡京劇,是在唱老生之后——她迷戀余叔巖、迷戀女老生孟小冬,迷戀那種儒雅、書卷氣,古代士大夫的形象,覺得“能扮成那個樣子實在太好看了”。(瑜音社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1997年,凌峰問19歲的王珮瑜:你現在面對的挑戰是什么?王珮瑜說:“我唱老戲年輕人不愿意聽,我唱新戲老年人不同意。”

以前王珮瑜也糾結,是不是應該做些女性打扮?后來她發現,自己不喜歡自己的時候,別人也不喜歡。“一定是先取悅自己,別人才會接受。”

臺下看官人頭攢動,大多是20歲出頭的女孩子,間或夾雜著幾位頭發泛白的老人。女孩兒們手舉字牌,情緒激動。“角兒”來了,她們爆出一陣尖叫。這不是什么流行偶像見面會,這是一出京劇發布會。

“瑜老板”王珮瑜蹬著一雙普拉達松糕鞋出場。一頭短發修剪得精致;上身一件藏青色的拉爾夫·勞倫羊毛衫,一如既往地隨性。

2017年2月25日,王珮瑜在上海為《文圖會》做預熱。演出由王珮瑜和相聲表演藝術家“少馬爺”馬志明跨界合作?!段膱D會》其實是個合名:傳統相聲《文章會》+汪笑儂老戲《張松獻圖》。馬志明說《文章會》,王珮瑜唱京劇《張松獻圖》,馬志明和搭檔在《張松獻圖》中客串書童,再把馬家傳統相聲《地理圖》中的貫口放進戲里,用快板串場,老戲新裝。演出將于2017年4月22日、23日在上海連開兩場。

王珮瑜1978年出生,是“余(叔巖)派”老生的第四代傳人,被業界譽為“當代孟小冬”。她外形時髦帥氣,極受時下年輕人歡迎,以至于在很多人眼里,王珮瑜就是今天的京劇。

粉絲們追捧王珮瑜,王珮瑜也了解自己的粉絲,“18—45歲的女性觀眾”,她不遺余力地出現在能吸引這批觀眾的地方,推廣自己和京劇——比如參加《奇葩大會》、《朗讀者》。在《奇葩大會》里,她有趣地演繹了三個京劇基本動作:“驚提”“怒沉”“喜展眉”。和京劇票友蔡康永切磋京劇名段《武家坡》中的“八月十五月光明”時,一亮嗓,渾厚圓潤,技驚四座。隨著這段視頻的傳播,王珮瑜也被更多京劇圈之外的人所熟知。

“趕緊幫我聯系‘小咖秀’,就‘驚提’‘怒沉’‘喜展眉’這個,可以做成表情包。”在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提到《奇葩大會》,王珮瑜忽來靈感,趕忙吩咐助理——她諳熟時下最流行的玩具,也懂得如何運用它們。

私下,王珮瑜并不多話。“從本意來說,我不怎么喜歡表達,情感上尤其內向。但因為工作需要,必須訓練自己想的和說的能基本一致。”她說。

比起其他京劇界同行,王珮瑜的曝光率已經很高了。她不得不為自己設了一條線。“太紅的話,藝術家屬性會偏頗,別人就不再關注你核心的東西了。有比較恒定的曝光率,大家定期看你的演出,聽到你一些新的藝術觀點,就夠了。”王珮瑜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別太紅,我要保持粉紅。”

低估了世界高估了自己

電視導演、策展人馬騫是王珮瑜的好朋友,也是《文圖會》的導演。他和王珮瑜相識于2005年,這一年,王珮瑜辭去了上海京劇院最年輕的副團長職務,自己出外創業、組團唱戲。當時還是衛視編導的馬騫就此為她做了一次訪談。

初見王珮瑜,馬騫第一印象是:“非常不傳統”。“沒那種老腔老調,老戲班的感覺。”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王珮瑜樂于聊京劇的創新,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