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控的洋食品:輻射地區產只是隱患之一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李元平:2016年對跨境電商食品、化妝品總共風險監測不合格率是4.6%,比正常貿易渠道高5倍多。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潘秋杏 錢瀟 李丹婧

(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博弈洋食品監管:從嚴還是放寬 十余部門管理,管理尺度難控》)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李元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2016年對跨境電商食品、化妝品總共風險監測不合格率是4.6%,比正常貿易渠道高5倍多。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出,經國務院批準,現階段,保持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模式總體穩定,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暫按照個人物品監管。

“進口輻射地區產的食品只是隱患之一,(電商平臺)還有說不清的假貨和偽劣產品。”2017年3月16日,西部一省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寧華在看完央視“3·15”晚會之后,對南方周末記者感嘆,“要嚴格管理的是那些打著電商旗號,大批量進口違禁高風險食品或者假貨的商家。”

2017年央視“3·15”晚會上,卡樂比麥片等食品被指部分產自日本核污染地區,名列禁止進口名單。隨后引發輿論熱潮,國內各大電商平臺火速發布公告,立即下架相關產品。

“一鍵下架”彰顯的高效自查背后,亦引發輿論對跨境食品監管的擔憂:卡樂比麥片問題或只是冰山一角。

“我國跨境電商食品安全監管在海外直郵、保稅區環節,以及進入國內市場后線上環節都存在一定監管漏洞,特別是保稅區內的進口食品安全工作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劉鵬說。

“國內盲目信任進口食品”

寧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在海關工作的一名同行朋友曾參觀過東南亞正規注冊市場上的現場注冊考核,看到的場景堪比國內經常被曝光的小作坊,食品存在很高的安全隱患。而東南亞進口食品每年大量銷往國內。

跨境食品早已問題頻頻。

2014年9月,質檢總局公布中糧我買網從英國進口的數種紅茶產品稀土元素超標;2016年8月,1號店售賣日本違規進口食品,被消費者投訴;同年12月,北京海淀區法院發布消息:國家質檢總局2014年曾下令銷毀一批德國原裝進口奶粉,而一年后竟有消費者在京東買到了北京某貿易公司銷售的這批產品。

上述涉事的卡樂比麥片,實際上在央視“3&mi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