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微信語音特別占時間,還是用文字表達吧!
習慣于口頭表達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覺得說話更輕松、更方便,根源是書面表達能力太差。
責任編輯:蔡軍劍
常有人說:“打過你電話,你關機了。”我答:“對不起,在開會。”
開會的時候來電話,得壓低聲音或者走出會議室接聽,所以干脆會議一開始就關機。
好一點的是接到微信,但大多是語音的,開會時也不能聽,只得等到散會了再聽。聽語音,微信又特別占時間——對方說多久,你就得聽多久。
體會到通話和語音微信的種種不便,一般情況下公事我都發文字短信、微信或郵件。
文字比聲音友好多了??次淖种辽俨粫衤犅曇裟菢哟驍_到別人,文字的侵入性沒有聲音那樣強。即使對方的聲音如新鶯出谷,似鳳管鸞笙,在不恰當的時候發來,也是無法聽的。更何況有時聽語音不僅造成噪音污染,還會泄露個人隱私!哈哈,隔墻有耳。
看文字也比聽聲音快多了??次淖挚梢赃x讀、掃讀、跳讀,可以一目十行,可以只看幾個標題,可以直取幾個數字,或者直奔那幾個打引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